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物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综卷的物理部分贯彻落实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把有效诊断高三教学质量和引导师生补缺补漏、明确复习方向作为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凸显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突出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试题贴近现实生活,注重与当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反映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试题侧重对考生模型建构、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应用数学、躬身实践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立德树人、科学检测、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具有“立足经典、守正创新”的总体特点。
一、试题特点 (一)实
物理试题立足经典,仿真高考,对接高考命题要求,体现良好的诊断性和落实性,考出了“物理味”。如第14、15、19、20、22、24、33.1、34.1等基础题,体现了基础性。第16、17、18、21、23、25、33.2、34.2等侧重能力考查,体现了综合性。其中,第25题是2019年考试说明中经典例题(例12)板块模型的改编创新;第34.2考查建模与数学计算能力,追根溯源其命制理念对接2017年全国1卷34.2数学计算与2016年全国1卷35.2的建模思想的整合考查。试题结合教学实际,重点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学习薄弱环节的考查,强调基础概念与规律、基础实验的落实,引导为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素养基础。
(二)变
试题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物理情境和过程中设置问题,转换呈现方式,转变考查方式。如第17题通过估测沙堆体积的现实问题,考查学生的信息能力、建模能力、估测能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创新,是科学实践效果较好的考查方式。再如,实验第22题的气垫导轨与验证动能定理实验创新测量弹片的弹性势能。试题相对于往年的省质检来看,今年必考部分的计算量相对较小,定性判断或半定量的题量相对增多。考查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比重增加,如第16、25、34.2题等。另外,第34.2题将几何光学与牛顿运动定律相结合,旨在改变师生对几何光学题考查方式的思维定势,引导教学关注牛顿运动定律等基础知识,模型建构等学科关键能力,同时引导师生在复习中关注不同模块的综合问题等教学薄弱环节,这些信息变化引导师生们关注高考导向,防止思维定势,科学应对需求。
(三)活
试题中有较多的取材来源于教材,或改编于模拟题及往年高考题。虽然不少“陈题”改编,但这些试题无论是题干表述,还是部分的问题设置,都非常灵活,考生审题、理解稍有问题就会出错。例如,第24题中U=Ed中d的准确意义理解偏差就会失分。第18题的考生高频易错点,其中一个易错点是考生认为运动的物体接触弹簧后会马上减速,另一个易错点是认为物块P在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P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始终是滑动摩擦力。这些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科学分层测试要求,求真务实考查能力,灵活多变彰显素养。
(四)用
试题情境素材来源生活实际、重大科技成果、传统历史文化、STSE等,考查考生合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物理观念,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如,第16题挖掘《墨经》中科技文献,考查力与运动关系理解和应用能力;第17题估测沙堆体积;第23题与第33.2题的制作简易欧姆表与简易气温计;第25题自动装载货物;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另外,试题提供形式多样信息,测评考生的关键能力。如第16题,提供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第21题,第25题,提供量化数据关系。第34.2题新颖的光路情境关系。第21题 “嫦娥四号”登月背的背景,提供双星运动空间关系,展现科技成果,考查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做出判断的能力。这些试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最近重大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情境、创新的设问方式,引导复习教学从解题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