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摘要: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英语学习中的两类文化障碍: 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并指出要成功地跨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应采用在认识表层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学习者对最根本的深层文化的认识等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障碍; 教学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分析以上的各个例句,可以发现例1) 、6) 、8) 、10) 、12) 中的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文化

中是完全对应的,而其他各句中的动物名称因为文化内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若直译出本意,就会闹出不少笑话。以例2)中的bird 一词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随着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 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因此,如果不仔细体会这些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区别,就会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除了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普通名词外,还有一些专有名词由于出自文学名著或与历史事件有关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Shylock 现在通常指心肠狠毒惟利是图的小人。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Cinderella 常指那些有才干却一时未得到赏识的人。

1. 2 对习语的理解和运用

习语堪称语言的精华,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其它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因此可以说,习语犹如一面镜子,清楚地折射出语言的文化特色。英语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成语、谚语、格言和一些俚语。分属两种语言的习语在交际时,可分为3 种关系类型: 对应、半对应和不对应。例如: 1) Now you have resigned your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you have burned your boats. 2) Be careful what you say ; even the walls have ears !

3) Give them advice if you like. It will only b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They are in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good taste and manners.

4) After all his boasting that he would drive the other company out of business , Mr. Angus had to eat his words for the other company flourished more than his did.

由于英汉双方文化上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有些习语在语义和形象上就巧合地彼此相对应,如例1) 中的burn one’s boat (破釜沉舟) 和例2) 中的the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然而巧合毕竟是少数,大量的习语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只是部分地对应或不对应, 如例3) 中的cast pearl s before swine (把珍珠丢在猪的面前) ,看起来很像汉语的对牛弹琴,但两者意义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英语谚语的意思是把好东西给不懂欣赏的人,而汉语的对牛弹琴还有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觉得对方白费口舌的意思,而且还用来讥笑说话人不看对象。再如例4) 中的eat oneps words , 乍一看似乎与“食言”的意思相近,实际上却相差甚远。此处的英语谚语的意思是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言有失。因此,英文中的有些习语因其隐含的特殊的文化内涵通常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是英语学习者遭遇的另一文化障碍。 1. 3社会规约

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仅仅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并不能保证有效的交际。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质和风格,体现在交际中就是人们交际的言语、行为所遵循的各种不成文的社会规约,这些规约实际上就是文化规约,可分为“民俗、道德规范和法律”[2] 。简而言之,社会规范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说的时候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等等[3 ] 。要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人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语言的形式规则,更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规约,是文化所能认可和接受的。

一般说来,人们非常了解母语文化中的社会规约;然而对不同文化的社会规约有可能一无所知或不甚了

1. 4非言语交际

人际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种是语言行为,一种是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包括姿势、动作、表情、眼神、身体接触、空间距离与位置等。对于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国外一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非语言行为可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 % 以上。可见非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各国各地区的非语言行为有许多共同之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无声影片能被世界各国的观众

理解并发出同样的笑声,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非语言行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同一个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息:一种礼貌的行为会被视为失礼;一种得体的行为会被理解为恶意。如中国人叫别人过来,是把手伸给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的做法是把手伸向被叫的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却认为这种手势有轻视他的意思,往往对此很反感。产生这类障碍的原因在于,一方是下意识地做出在其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动作,而另一方却是以自己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的标准来理解这一动作。在跨文化交际中,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交际障碍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政治、商务谈判中,这种障碍会给双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深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2. 1不同的思维模式

因为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不同,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思维模式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东方文化重整体、重主体、重了悟,而西方民族重逻辑、重理性、重分析。

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词汇结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 汉语词汇的结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直觉体悟、具象思维和整体辩证的特点;而西方文化的拼音文字,或以音写义,恰恰反映出西方人的抽象的思维方式。”[2] 不同的思维模式可反映在不同语言的句法上。同样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而是通过隐含的意义来表达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英语是形义融合,意在则形达,句子之间和分句之间借助某些语言形式手段(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 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这类例子在翻译作品中随处可见。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语篇结构。在韩国执教的美国教师Robert Nortan 在看了韩国学生的作文后的最初反应是思路不清,英语没有学好。但当他把韩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语篇结构作了对比研究以后,才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思维方式上[5] 。美国人通常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韩国人则相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读韩国人的文章觉得思路含混不清。因此,加深英语学习者对东西方思维模式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阅读、写作、听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2. 2不同的价值观念

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告知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应该爱什么,恨什么等等。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人们的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或交际中的规约无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因此价值观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

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中,由于受到千百年来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人们推崇谦虚知礼,温良恭俭,而争强好胜,自我表现会受到冷遇,所以汉语成语中有Birds that come forward will be shot first (枪打出头鸟)一说。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人们崇尚独立思考和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

这一点也反映在日常语言的习惯上和写作方式上。在表达个人观点时,中国人因为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惟恐直截了当会伤害对方的面子。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这是在“绕圈子”,他们认为先把个人的观点鲜明地摆出来才具有说服力。 3. 1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

如可就一些能够反映英美国家文化和社会特征的典型语言材料进行讲解和分析,揭示隐含在语言使用中的文化知识和话语规则,把语言现象和相关文化有机融合。这是比较传统也是比较容易采用的方法。 3. 2分析原因的训练

通常的做法是先叙述发生文化障碍的事件,然后提供几种不同的解释供学习者挑选,最后与正确做法相比较并展开讨论。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究目的语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