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 张雪梅)

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从“草原醒来”、“牧民赶羊群去放牧”、“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等方面展示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文章简短,但语言优美,很多文字用得特别传神,如“草原醒来了”、“涌出”、“蹦跳着”、“回荡着”等。所以整篇课文既有蓬勃的活力,又不缺少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绿线内的生字。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气象,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醒来了”、“涌出”、“回荡着”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繁荣。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提高学生基本的 语文能力素养。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着重引导学生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自主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一个 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悟、探究、内化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设计思路:

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利用多媒体创设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 环境;以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感悟 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文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创 造美为最终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激情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美丽的景色数不胜数,我们欣赏过神秘而美丽的大海,浏览过春天梅花山的秀丽风光。今天,我们来领略一种可能你从未看过的美景。(边说边出示“草原组图”,放背景音乐——腾格尔的《天堂》。)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用“我看到了 的 ”说话。)

3.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令许多人梦萦魂牵的草原美景。(板书:草原。)当第一缕曙光映入草原的时候,草原的早晨来到了,那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接着板书:的早晨。指导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孩子们身处江南,对远在北方的草原景色不是很熟悉,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可以用直观的课件进行弥补。当一幅幅带着浓郁草原味道的图片展示在眼前,耳边响起著名歌手天籁般的嗓音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入情还需入境,此时这个目标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一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草原的早晨和小朋友们平日里的早晨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要看清楚拼音,多读几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3.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难读的一些词语,指名朗读,帮助纠正字音。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来了 涌出 圈门 蹦跳 跨上 飘动 回荡

(2) 现在,让我们把词语宝宝们送回课文,看看谁能读好课文里

的句子和段落。(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帮助纠正读得不好的句子,读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表扬。)

(3)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草原早晨的什么最吸引你? (4) 谈谈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条件,也是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必须训练的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外都进行了预习,但是这一步骤还得在课堂上得到强化。在这一环节上,教师不能吝啬时间,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情况,利用各种形式,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1. 教师情感朗读第一自然段:“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