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基、路面及排水的说明

长兴县和平镇和琛公路改造工程

3.细集料

1)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细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级配,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2)沥青砼上面层细集料不允许采用天然砂,建议采用机制砂;中、下面层若使用天然砂,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10%。天然砂,其规格及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3的要求。

3)机制砂的级配应该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S16的要求。

4)石屑可从采石场采购,其规格及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4要求。石屑应采用石灰岩石屑,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者2.37mm的筛下部分,生产石屑时要求采用抽吸措施,上面层和下面层宜将S14和S16规格进行组合使用。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 指 标 单位 要 求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坚固性,不小于 % - 0.075mm含量(水洗法)[1],不大于 % 5 砂当量[2],不小于 % 50 亚甲蓝值[2],不大于 g/kg -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 注:[1]对于天然砂砾,采用0.075mm通过率控制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2]对于石屑和机制砂,采用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者亚甲蓝值指标(适用于0~2.36mm或0~0.15mm)来控制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4.填料

沥青混合料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从矿粉

仓自由流动,拌和机的回收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为改善集料和沥青的粘附性,要求采用干燥的磨细一级消石灰粉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含水量,不大于 % 1 粒度范围<0.6mm % 100 <0.15mm % 90~100 <0.075mm % 70~100 外观 - - 亲水系数 - T0353 塑性指数 % T0354 加热安定性 - T0355 5.沥青砼上面层特性 沥青砼路面安全、舒适、高速及经济等使用功能与路面上面层特性-抗滑性和平整度两个基本指标密切相关。

沥青砼路面的抗滑性能主要是路表面的排水性能、石料磨光值决定的微观构造和表面层表面碎石颗粒之间的空隙构成的宏观构造。沥青砼表面的粗集料的磨光值满足要求,并且级配良好。沥青砼路面的平整度要求: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偏差σ≤1.2mm;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指标表 横向力系数SFC60 构造深度TD(mm) ≥54 ≥0.55 6.沥青混合料压实度 沥青砼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空抽检压实度的方法。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标准: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每天实测的最大理论密度的93%。

S3-01

长兴县和平镇和琛公路改造工程

7.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

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执行,必须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各层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表

试 验 指 标 单 位 AC-13C AC-20C 试件尺寸 mm φ101.6x63.5 击实次数(双面) 次 50 空隙率 VV % 3~6 3~6 沥青饱和度 VFA % 70~85 稳定度,不小于 kN 5 流值 mm 2~4.5 2~4.5 设计空隙率% AC-13C AC-20C 3 13 11 VMA(%),不小于 4 14 12 5 15 13 6 16 14 注: [1]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对应设计空隙率的要求VMA。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时必须根据地区温度情况和实践成功的经验,通过现场配合比试验及试拌试铺验证后执行。本工程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沥青混合料选择采用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合料(C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3.2-1和表5.3.2-2的级配范围及长兴当地实际的施工经验,制定了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如下表,供施工参考。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5.2.2-1的规定确定。

AC-13C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00 90~100 60~80 30~53 20~40 15~30 10~23 7~18 5~12 4~8 注:此表中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设计级配范围供施工单位生产时参考,实际工程施工时采用的矿料级配曲线应该根据工程所采用的具体材料及达到规范的指标要求进行调整。

AC-20C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00 90~100 78~94 65~85 54~74 30~50 19~35 14~28 9~20 6~15 4~11 3~7 注:此表中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设计级配范围供施工单位生产时参考,实际工程施工时采用的矿料级配曲线应该根据工程所采用的具体材料及达到规范的指标要求进行调整;沥青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还须进行必要的使用性能试验验证。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技术要求表 AC-13C AC-20C 1、高温抗车辙试验(60℃) 动稳定度,大于(次/mm) 1000 1000 2、水稳定性试验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比,大于(%) 80 80 冻融劈裂残留稳定比,大天(%) 75 75 3、低温弯曲试验(-10℃,50mm/min) 破坏应变,不小于(με) 2500 2000 4、室内渗水试验 渗水系数,不大于(mL/min) 120 120 8.高温抗车辙性能检验 按“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T0719)测定的动稳定度(60℃,0.7MPa)A-70沥青混合料不应低于1000次/mm。

9.水稳性检验

1)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T0790)测定的48h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应小于80%。

2)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应小于75%。

3)渗水性检验。宜利用轻碾机械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

S3-01

长兴县和平镇和琛公路改造工程

试验,渗水系数要求AC-13C、AC-20C密级配沥青砼均不大于120ml/min。

10.抗裂性能检验

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T0728)。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普通沥青砼不小于2000με。

11.粘层

1)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等部位,必须洒布粘层油。除桥面防水粘层外,粘层采用阳离子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PC-1或PC-3],并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纯沥青用量为0.2~0.4kg/m2,并通过试洒确定。喷洒的粘层油必须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者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的应刮除。

2)粘层油层在当天洒布,等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全后,紧跟着铺上面一层沥青混合料,确保粘层不被污染。

3)在正式摊铺沥青混凝土层前,应彻底清除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喷洒后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

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技 术 要 求 破乳速度 - 快裂或中裂 粒子电荷 - 阳离子(+) 1.18mm筛上剩余率,不大于 %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E25 - 1~10 标准粘度C25,3 s 8~20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 50 针入度(25℃,5s,100g),不小于 0.1mm 45~150 蒸发残留物 软化点,不小于 ℃ 50 延度(15℃),不小于 cm 4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常温 1天,不大于 % 1 储存稳定性 5天,不大于 % 5 12.下封层 半刚性基层上的下封层和透层改为一层实施,具体要求为:

1)沥青路面下封层采用优质乳化沥青(PC-2),用沥青洒布车(智能)在晾干的基层表面上喷洒乳化沥青,喷洒数量按沥青(纯沥青)含量1±0.2kg/m2控制。

2)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颗粒组成的人工轧制的米砂,岩性宜为石灰岩,不得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小于0.6mm的粉料含量不超过5%,采用公称粒径3~5mm的集料。用集料撒布机撒布集料,数量6~8m 3/1000 m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

3)基层必须采用强力清扫车全面清扫后用空压机清理干净。

4)施工机械必须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碎石洒布车和轮胎式压路机。

下封层集料加工规格的级配要求

规格名称 公称粒径通过下列筛孔(mm)的通过率(%) (mm) 9.5 4.75 2.36 0.6 S14 3~5 100 90~100 0~15 0~3 13.半刚性基层 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初凝时间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施工用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S3-01

长兴县和平镇和琛公路改造工程

基层用水泥质量要求

项目 细度 凝结时间 初凝 终凝 安定性 抗压强度3d 28d 单位 % h h - MPa MPa 质量要求 ≤10 ≥3 ≥6 必须合格 ≥17 ≥42.5 2)集料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进场后按标准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质量要求。

基层用碎石质量要求

压 针片状 小于0.075mm 项目 碎 颗粒含量 砂当值 大于2.36mm密度 量 吸水率 坚固性 9.5mm 4.75-9.5mm 以上 0-2.36mm 单位 % % % t/m3 % % % 质量要求 ≤25 ≤15 ≤25 ≤2.0 石灰岩≤15 其他≤10 <2.5 ≥50 ≤3 ≤12 3)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洁净的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塑性指数小于6%,液限小于28%。

4)水:应洁净,不能含有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该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一般可以采用饮用水。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基层压实度≥98%,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0Mpa。

6)混合料应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25±2℃)和湿度条件(相对湿度大于90%)下养生6天、浸水1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8)为减少基层裂缝,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应做到: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

求,应采取调整级配或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提高强度。

9)基层分两次施工完成,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路面基层集料级配范围,提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级配范围,见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范围表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液限 塑指 基层 100 75~85 42~25~16~54 35 26 8~15 0~5 <28 <6 八、路床顶面验收标准

1)路基交工验收前,应对路基外观质量和局部缺陷进行整修或处理,路床

顶面表层的整修,应根据质量缺陷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案、工艺进行。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压实后表面应平整,不得松散、起皮。

2)路床顶面验收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有关要求执行,其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

路堤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压实度(%) 符合规定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B检查 2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值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Ⅰ检查 3 纵断面高程(mm) +10,-15 每200m测4个断面 4 中线偏位(mm) 50 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5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200m测4处 6 平整度(mm) 15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7 横坡(%) ±0.3 每200m测4个断面 九、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为保证施工期间现有公路的正常运营,在老路拼宽段采用分幅施工,先施

S3-0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