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内容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个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 揭示了人类历史过程的主体,科学地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第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三,生产力决定分工,进而决定所有制和交往形式。 第四,人们的存在即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决定人们的意识。 第五,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二、强调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 第一,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第二,人的生产表现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关系,历史表现为物质决定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第三,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第四,分工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异化的根源。 第五,受生产力制约的交往形式即市民社会是历史的发源地和舞台。 第六,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一个经验事实。 三、论述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第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唯有此,统治才能长久。

第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第三,统治阶级维持思想统治需要职业思想家。思想家的“独立性”或“超阶级性”给统治思想增添了神秘性或迷惑性。职业思想家的独立性不过是一种假象而已,依附性是职业思想家的基本属性。

第四,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统治阶级中的职业思想家是如何编造思想的?马克思恩格斯将其归结为这样三个相互关联的手段:一是把进行统治的个人的思想同这些进行统治的个人本身分割开来,从而承认思想或幻想在历史上的统治。这样就割裂了思想与个人、思想与阶级的联系,为思想的独立化创造了前提。二是使这种思想统治具有某种秩序,证明在一个承继着另一个而出现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把这些思想看做是“概念的自我规定”。这样就割

断了思想和其现实基础的联系,进一步把这些思想独立化、神秘化,好像这些思想本身有自己独立的历史和独立的发展。三是为了消除这种“自我规定着的概念”的神秘外观,便把它变成某种人物——“自我意识”或“思维着的人”、“哲学家”、“意识形态家”等。总之,为了保证政治和思想统治,统治阶级总是不遗余力地建构自己的思想,并保证其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总要在历史上找出各种统治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四、阐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变迁的内在根据。 第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无产阶级是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矛盾运动的产物。 第二,“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 第四,对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进行了系统阐述。 第五,共产主义是对私有制、固定分工和异化的扬弃。

第六,“市民社会”即物质交往关系的总和构成国家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 第七,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是现存所有制关系的表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