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

22.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课 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学会在写作时运用修辞手法以及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学生介绍苏轼,教师补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开辟了豪放词风。

补充(在政治上,苏轼既反对新党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诽谤讥讽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5个月后苏轼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时作者被贬在湖北黄州。

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起去看看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并且看看面对这样的坎坷,苏轼又是如何面对的?听的时候注意听准字音、停顿和情感。

二、二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齐读课文。

2.两分钟时间当堂巩固预习时遇到的难题,为抢答做准备。 3.以抢答的方式,检查预习。

抢答题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 单扇的门,这里泛指门 .

⑵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

1

⑶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 原来 .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

抢答题②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三、三读课文,分析研讨文章内容。(PPT出示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的原因)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3.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归纳本文表达的作者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预设:

1.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此题较难,可对学生搜索关键词进行引导。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后面一问重点讲解) ..

3.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此处的“月”与“竹柏”应该是泛指美景。并且这个美景其实也就是暗指像苏轼这样的胸怀理想抱负的有志之士。

“闲人”是什么意思?

指无事可做、无所事事之人、闲极无聊之人亦或是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

2

因此此处“闲人”应该是指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所以“闲人”既带有寄情山水的闲静恬适,又带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4.根据3、4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对自己被贬的愤懑,还有自我排遣的达观。(板书)

此处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比较在同样遭受贬谪的情况下,不同的人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

四、四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扩写和仿写二选一)

1、作者所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景(可用原文回答)? 2、他是如何描写的,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预设:

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庭中的月光比喻作清澈透明的水,描绘了优美的月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空灵、皎洁、明净,描绘了一个宁静悠闲、清丽淡雅??的庭院夜景

同时,这是一个特殊而又少见的比喻句,在比喻之中又含比喻(把喻体展开细节描写),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在把月光照射下的庭院比作积水,一般情况下,我们写比喻句,写完把什么比作什么就结束了,然而文中的这个比喻句却还针对“积水”这个喻体展开进行描写,又写了一个比喻句,把月光下竹树柏树在庭院中的影子比作水中交错纵横的藻荇。

课堂练习:一部分同学进行扩写训练,一部分同学学仿写文中的特殊的比喻句(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指导:例一:“新一代的青少年如初生的太阳,这太阳如火一般地燃烧、跳跃,尽显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例二:(将喻体展开细节描写):“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千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如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扩写可以直接写在每课一练上) 联系写作:写作时要学会运用环境描写

举例:《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展开情节、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都起一定的作用。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懂得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心情。

五.五读课文,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时间允许即可当堂背诵) 六、总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苦,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和他那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屏显)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六、板书设计:

3

情: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潇洒

自我排遣的达观 达观 景: 描写月光——比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将《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潭记》这两篇游记进行比较阅读,完成每课一练的习题。

3.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请你课下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课后积累(选择自己喜欢的积累,写在摘抄本上) 附:描写月亮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下独酌》李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九龄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李白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