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要做到创设的问题生活化、数学活动实践化、作业形式应用化,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应用到生活之中的乐趣,形成数学素养。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意识的展现状况,提出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常言道:“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教学和作业实践停留在看、记的学习模式,要通过实践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而引导他们深入探索,迁移知识技能。形成数学素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意识的展现状况,提出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意识的展现状况 1.思考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问题的设置都有较强的思考性,往往是提出生活化的问题,设置相应的讨论模式,让学

生能够有思考的空间。教材的这项设置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探索、充分反思,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 2.现实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展现有现实性的表现,超过90%的例题的展现都是以“生活问题”为主的,这种现实性的体现说明了教材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情境呈现的过程中,避免了对枯燥数学问题的展现,能够结合简单的生活问题,设计数学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一些问题的开放性,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设计空间。 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1.问题创设生活化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重视问题的有效设计,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探索的数学问题能够与生活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一:《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春游图片,提出问题“这个周末有2个小朋友去春游,他们带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同学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展示)有:2瓶水、4个苹果、1个蛋糕。 教师请学生思考:把这些食品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

怎样分才合理呢,不要让小朋友觉得不公平。 学生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小组建议。

模拟回答情况:学生会很简单的分好水和苹果,对于蛋糕也会简单地思考,一人一半。

教师总结:这个一半蛋糕怎么表示呢?这里就需要我们复习一下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演示多媒体蛋糕平均分的方法。

总结:“半个”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不了,所以今天要学习新的数――“分数”,在黑板上板书。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整个数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置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生活化问题的设置后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到生活化的数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