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好玩》中的《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课题】

图形中的规律 【教材分析】

《图形中的规律》作为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活动、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本节活动设计中,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操作、列表、观察与发现、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图形规律的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方式和方法,积累探究的经验与感受,享受数学活动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进行观察总结,知识的迁移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分析证明规律;讨论概括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尝试找出图形中规律。 2、通过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动手摆一摆,多媒体课件、练习设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找一找两组图形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识

(一)初识分开摆三角形的规律 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抢答:

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 理解“3n”的意义。

小结:三角形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跟着相应的增加。

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这样摆三角形:课件出示连续摆的三角形。

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导入新课:小棒的根数是不是真的少了呢?像这样连续摆的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连着摆三角形的规律

1、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 小结研究规律的方法

2、大屏幕出示小组探究活动的要求: 动手操作的要求:

(1)照着 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就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小组合作,一人填表,一人摆一摆,大家观察讨论。 摆成的图形(草图) 三角形 个数 棒 根数 1 2 小 小棒根数(列算式)

3 4 ...... ...... 10 发现规律 n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摆一摆,填一填。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4、各个小组反馈交流:

预设一: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本组一名同学展示表格并讲解,一名学生随机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图形。

②当摆到第二个连续的三角形时,教师追问:小棒怎样变成5根?在摆第二个三角形时增加了几根小棒?

③摆到第三四个三角形同样追问:小棒又增加了几根?教师板书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规律:连续三角形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⑤简化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并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对应起来。 ⑥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规律:如果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可以怎样列式? 计算,并摆小棒验证结果。

⑦小结发现规律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或其它。

预设二:第一个三角形的由1根小棒增加2根组成,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摆图形,展示摆的过程和所得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算式 1+2+2+2……

②将算式简化乘1+2×10,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重申发现的规律。 ③引导用此方法验证规律。 ④小结这种发现规律的方法。

预设三:将第二个独立三角形与第一个三角形连接,去掉共用的一根小棒,同样得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表格并摆小棒。重点展示出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连起来,有共用的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