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第三单元训练卷

号位语 文 (一)

封座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密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号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不场考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订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装 号证生死之间 考准雷抒雁

只 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 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 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卷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 名姓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 此 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 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 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 级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班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

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⑤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

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⑦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

⑧医治心灵伤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

⑨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

(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

B. 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C. 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

D. 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震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 2.请根据原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5分)

3.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宗教故事”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必不可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

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一)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直阁原意为值勤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 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 雉堞由女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作战时用于掩护守城的将士。 D.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颁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 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采取有力措施,解除了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 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待城中的北镇乱党,不忍心处死他们,而设法保全他们。

D. 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他又劝降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4分)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33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5分) (2)“呼”“窥”“举”三字生动传神,请分别赏析这三个字的妙处。(6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③

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尊: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

D.“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E.“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2)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千里,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