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二车间

一、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正式规定、没有正式结构,由一些个性相投、志趣相近、价值观相似、感情亲近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起,梅奥等人经过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即“霍桑实验”)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他认为,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在这里,人们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的情

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组合到一起。

一般认为,非正式群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某种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群体的首领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

奖惩制度和手段;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等。

二、 非正式群体形成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般认为,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有:

(1)时间空间条件。时间条件是指有共同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某些共同工作和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是指彼此生活、工作地点比较接近,或是共同的。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来说,时空条件完全是外

部的,但却是必需的。如果能控制这种条件,也就从一个方面控制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2)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性。在正式群体中,几个人对某事有一致看法,或大家有共同的

利益,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3)个人的心理条件。主要指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气质性格的相容性。这方面的条

件是内部的,具有决定性,往往决定了一个非正式群体的稳定程度。

(4)有类似的经历或背景。例如同事、同乡、同学等。人们还根据非正式群体的结构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水平型,主要成员的地位、背景都相似;垂直型,涉及正式群体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混合型,即上述两种成分都存在。根据非正式群体性质的不同,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工作型、经济型、生活型、情绪

型、混合型等几种类型。

三、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及特征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为满足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在二车间中职工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职工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在“八师傅”的领导下,已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群体,职工不求效率、不在意竞争力度,一心只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最基本的工资。

概括起来,职工中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二车间职工受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影响。

二车间的职工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主要是按任务的完成程度来领取工资,基本上没有激励机制。只是通过对任务按时完成,不计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完成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工资。虽然,曾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的称号,但未曾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职工总共得到的工资少的

可怜,有的职工还通过其他工作来维持现有的生活。

(二)类似的学习经历的影响。

在二车间的职工,是有师傅手把手教员工技术的,员工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是相同的,追根到底,都

是有八师傅调教出来的。在做工的效率上,徒弟远远赶不上师傅,比师傅差出一节。

(三)二车间职工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二车间职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同的在保证自己的基本工资得到时,职工不愿采取任何措施打破现有的平衡。八师傅在职工中建立了一定的人际脉络关系,在职工出现生活及其他问题时,八师傅都给予帮助,在员工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因此,在员工的心中,八师傅的话就是权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员

工不会去做违背八师傅意愿的事件。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以怕得罪八师傅的心理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一

定的团队聚集力和行为的一致性。 四、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是有一定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种。

(一)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积极学习技术的职工之间自发形成的团队小组,这类非正式群体有助于二车间职工个人共同目标的实现,领取最基本的工资,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二车间职工个人由于参与了其中的某一非正式群体,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导向、价值取向朝着积极的、正确的、符合车间共同目标的方向发展,最终促使车间与个人

之间的同步的正向发展。 (二)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在车间中员工不求上进,只保持现有的工作状况,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工作没有激情,知识一味的去完成自己应有的工作,车间中拥有强大的潜力却发掘不了,造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员工无意识之间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他们所关注的利益也往往相同,一旦要求改革,会遭到该群体的一致反对。这就

是所谓的非正式群体,给基层车间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形成之后,对基层领导(主任)、对职工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趋向具有重要影响。它们与正式群体有时互相补充,有时互相矛盾,车间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这类组织的作用,力争创造条件,使之与工作团队的正式群体相配合。如果管理得当,指导得法,就可使这类非正

式群体起到支持基层车间正式群体的作用;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抗情绪,造成被动的局面。

五、对策研究

非正式群体在车间中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作为二车间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正视它,而不能忽视它。对非正式群体的对策研究,有助于更加优化二车间职工的心理,促进二车间职工主动全面地

发展,有助于车间教育功能的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主任在对待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做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实现车间(班组)目标服务。

在实现车间的奋斗目标时,车间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样可以利用二车间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的某些特点,达到正式群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1.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互帮互助,找出各自在工作中存在的差异,相互吸取优点,取长避短,相互鼓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守纪的自觉性。 2.利用非正式群体之间互相信任,说话投机,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

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及其素质水平。

3.利用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快的特点,可及时收集二车间职工对车间的工作意见和要求,使主任、工

作负责人做到心中有数。

4.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强、能较好地满足成员的社交归属等心理要求的特点,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某些有意义的群体工作,如帮助困难职工等。这对于解决二车间职工的特殊疑难问题,促进车间的内部安

定团结,具有很大作用。

5.利用非正式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从众行为标准化倾向性强的特点,在分配工作、劳动任务时,只要有可能,标准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可以适当加大,以提高学习和劳动效率,克服工作和劳动中的困难,

有利于车间的工作和劳动任务能提前、更有效的完成。

6.利用非正式群体中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具有说话灵、威信高、能力较强、影响力大的特点,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信任他,依靠他,授予其相应的权力,从而把整个群体纳入车间正式组织目标的轨道。

(二)注重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不难发现,二车间职工非正式群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即八师傅,他的意志和行为对非正式群体的目标规范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往往会影响该非正式群体人员的态度。 在选取车间的主任时时,应充分考虑非正式群体的因素。尽可能注意在非正式群体中享有威信而又作风正派的非正式领导即所谓的核心人物。当然要坚决排除沾有不良习气、品行欠优的“首领”,从而使非

正式组织结构尽可能地接近正式组织结构,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

(三)合理组织正式群体,形成淡化非正式群体的氛围。

作为车间的主任应该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如果每一个二车间职工在车间里感到非常温暖,那么经过改革打破此平衡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为此,车间主任在组织车间工作时,要努力地最大限度地符合二车间职工的志向、需求、能力以及所能接受改革心理的现实状况,使每个人在车间的工作、学习的

相互关系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逐渐淡化非正式群体的氛围。 (四)建立健全适合车间发展的薪酬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在二车间的工作过程中,建立一个计件工资制度对员工的极力作用会更好。通过所完成工作的件数来衡量员工的效率,不仅可以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所谓的能者多得的道理。同时,还要拿出足够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奖励在车间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及表现和工作绩效优异的员工,更能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要有一定的惩罚制度,惩治那些工作怠慢、工作效率极差

的员工,“优胜劣汰”制,使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更可以极力员工不断进取。

综上所述,二车间职工中非正式群体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是二车间职工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车间的主任,不应简单把他们视为与车间组织相对抗的群体,而应该作为难以避免并允许存在的客观现实。对二车间部门的主任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要时时考虑这一群体的存在,正确理解它存在

的作用,并妥善地加以引导和利用,更好的为二车间服务,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服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