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者具备的素质

第二章 写作者的素质与文章要素

教学内容:写作者的基本素质;写作的基本规律;文章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的:通过精讲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清写作的基本

规律,理解文章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面等要素。

教学重点:文章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面等要素。 教学难点:应用文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写作者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应用文写作政策性强、实用性强,因此要求写作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1、提高政策水平,加强思想建设

写作者要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修养和政策水平。

2、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写作者应该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绝对不容许隐瞒浮夸、弄虚作假。 3、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写作是一项很艰苦的劳动。不仅写“大块”文章往往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即使是创作一份广告,写一纸产品说明书也要作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作者应具有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思想准备和应具品质。

4、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应用写作是一项紧密联系实际、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细致工作。它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草率,需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靠“想当然”或“凭空构架”会贻误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粗枝大叶是应用文写作的天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当是每一个应用文章写作者的“座右铭”。

二、文化业务素质

(一)熟悉本部门、本行业的业务 (二)把握应用类文体特点 1、学习写作知识

1

2、掌握文章格式

不少应用文章是有惯用格式的,这些格式或有所规定(如行政公文)或约定俗成 ,写作者必须遵循而不可随意变更或忽视。

3、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4、注意文面

所谓文面,即文章的外在形式——文章的卷面。应用文写作不仅要追求文章的内在美,也要注重其外在美。

(三)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写作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第二节 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文章的基本要素

一、写作的基本规律

“由物到意”、“由意到文”这一“双重转化”是写作活动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由物到意”,在写作上被称为“意化”,“由意到文”则被称为“物化”。

1、意化

所谓“意化”,是指“由物到意”、“由物到情”的转化。也就是指由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到作者认识的转化,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转化,由写作客体向写作主体头脑中的转化。

2、物化

所谓“物化”,是指“由意到文”,“由情到辞”的转化,既由认识到表现的转化,由写作主体(作者)的意识、意象、感情到用语言文字组成的书面文章的转化。这是作者奋笔写作到其“产品”(文章)产出这一过程,也就是由“胸中之竹”到“作品之竹”的过程。

二、思维的要素及其对“写作”的功用 (一)什么是思维

从写作学角度来说,思维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藉以认识客观事物的复杂过程。 (二)思维的基本要素 1、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不同成分,分出它的某些方面、因素、属性、联系、关系等等,然后分别考察它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将分析出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起来的就

2

是综合。

2、概括和抽象

概括,是在被分析、被比较的对象中找出共同性的办法。

抽象,就是从事物的共性中抽出本质的属性,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 3、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形式,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

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存在和反映于我们的头脑中决不是孤立的、单个的,有时我们想到甲事物时,往往会连带想起与之关联的乙事物、丙事物……, 这一思维活动就是联想。

(三)良好的思维应具备的品质 1、批判性

就是要实事求实的、严密的思维。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客观地衡量正反的论据和各方面的情况,而且能虚心地检验自我并及时地放弃错误。不盲从附会,也不主观自负。

2、机动性

就是指思维要有灵活性,能随时依据实际情况改变思维路线、方向和方法,不死钻一窍,不死守一隅。

3、广阔性

是指思维要全面、周密精细。不仅要随时注意到问题的本身,而且能考虑到与问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站的高,看得远。

4、敏捷性

这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及时、果断、效率高。对各种现象和问题能迅速地作出反应,找到反映和解决的对策。即使未能“立竿见影”,也要能准确把握,尽可能思之周密。

(四)思维对写作的功用

人们在写作(用语言文字表述思想)时,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一方面思维要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系统、更准确、更清晰,另一方面文章的形式选择和结构安排,也必须靠思维来完成。我们常说想好才能写好,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思维与写作的关系。

三、文章的基本要素

文章有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面等要素。 (一)体裁

3

文章的体裁简称文体,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按表达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1、记叙文

它是用具体形象感染读者和表达主题的一类文章的总称,包括诸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人物传记,等等。它主要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2、议论文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文章的总称,如学术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和一般诉讼文书等等。这一类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为议论。

3、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日常应用文体大都属于说明文,如公文、说明书、规章条例等等。

动笔写作前,就要确定文体。确定文体的主要依据是写作目的目的和内容。例如进行调查,我们的目的如果是要了解调查对象的状况和问题,就应写作调查报告。如为了研究某一问题,就应写作关于此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章。当然,有时还得看掌握的材料充分与否来确定文章的体裁。 (二)主题

主题又称主旨,是文章的基本思想,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论和主要的写作意图。主题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在全篇起统帅和支配作用。

1、主题的地位

(1)主题是统帅。所谓是统帅,是指写作上诸多环节,如材料的选择、全文的谋篇布局与语言的运用等,都要听从主题的调遣,受它制约,为它服务。“意犹帅也”(清〃王夫之《船山遗书》),忽视了主题的统帅作用,材料语言、结构、手段等都将成为乌合之众,溃不成军。

(2)主题是灵魂。是指如将文章比拟为血肉之躯,则“意者一身之主也”(明〃黄子肃《诗法》),而材料如血肉,结构如骨骼,语言如细胞,表达如皮毛。无论这个血肉之躯多丰满、多出色,如果没有深刻明确的主题作为灵魂去支撑,文章就会成为缺乏生命力的行尸走肉。

(3)主题是生命。从文章的客观效果看,主题对于一篇文章的价值,常常起到一锤定音、举足轻重的作用。主题深刻新颖,往往可使文章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2、提炼主题的过程

4

提炼主题,又称立意,是写文章的重要步骤。主题正确,深刻、鲜明、集中是实现文章交流信息的最重要条件,因此要提炼和加工。

提炼主题是一个反复深入的过程。

(1)要正确。也就是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要认真分析事物的具体情况,努力抓住主要矛盾作为提炼主题的依据。主题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科学高效的解决和处理各种工作问题。主题的正确具体表现在观点的正确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措施的正确上。

比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中,就正确的指出了如何制止“乱砍滥伐森林”具体措施。这就是“一、凡有森林的地方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护林法令的执行”;“二、抓紧搞好稳定山权、林权,规划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等。

(2)要集中。主题集中,指一文一事,一文一旨。行文中紧紧围绕主旨,从头到尾一条线,一个主旨贯穿全篇。只有主体突出单一,围绕一个问题说深说透,才有利于掌握重点,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3)要鲜明。主题鲜明,指观点直白显露,是非要分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让人一目了然。态度明朗,不能含糊笼统,模棱两可,甚至是前后矛盾,产生歧义。只有观点鲜明,才能起到明确的指导工作的作用。

(4)要深刻。主题深刻,指站在新的思想高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示客观规律,不停留在材料的表面现象上。

练习:

下面公文主旨是否明确?

县人民政府批转《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现将《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即贯彻执行。

今年以来,我县连续发生森林大火,是由于生产用火造成的。各乡、镇要从中吸取教训,严格管理生产用火。若再发生类似事情,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县人民政府(章) 二000年十月二十日 3、主题的表现方法: (1)标题显旨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