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23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案1

《23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讨论分析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制作、粘贴食物链纸环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学习成果的习惯。

2、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发,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进生活。

二、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实验、分析、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准备

标本:各种常见动物的标本; 图片:各种动物及生活环境图片;

资料: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其他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关系的故事; 实验材料:纸条、透明胶、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讲述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问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新课讲解:

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问题 在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中,羚羊吃什么?鼠尾草吃什么?松鸡呢? 活动 小组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的方式,研究羚羊、鼠尾草、松鸡的食物。 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了解大家的研究方法。 媒体 出示课本图。

活动 小组活动。分析生态图中,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

记录 将各种动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进行梳理。

讨论 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以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 食物可以分成植物类、动物类。根据动物的食性,动物又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三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交流 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归纳 动物的食物关系。 拓展 植物的“食物”是什么?

目的 初步了解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为认识食物链的含义打下基础。 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导入 以“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为例,说说这些生物间食与被食的关系。 思考 鼠尾草、羚羊、松鸡、狼之间的关系。

问题 像这样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自然界里还有什么例子? 讨论 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的研讨,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归纳 食物链的概念。

任务 如果用纸环代替各种动物或植物,再将它们按照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串起来,我们能发现食物链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 小组活动。列举具体的一个生态环境(例如池塘、树林、草地、河流等)中的主要动植物,把它们的名称写在纸环上,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串联出一条食物链。

交流 把各小组制作的食物链模型,用竹竿穿起来,挂在黑板前,分享成果。 思考 比较各小组的食物链模型,能找出什么规律?

引导 每条食物链,是从哪一类生物开始,又以哪一类生物结束?各种生物的排列顺序是否有什么规律?

活动 试着把各条食物链模型上相同的生物合并成一个环,观察连接后的网状模型。 思考 从纸环网中,可以找出多少条不同的食物链?

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食物链的含义,初步感知什么是食物网。 断了的食物链

导入 出示活动2制作的纸环网。

问题 如果在纸环网中剪断其中一个环节,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活动 用剪刀剪开其中一个纸环,观察并思考现象。

讨论 如果一种物种消失了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生物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媒体 播放“食物链” 视频。

目的 认识食物链中每一物种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从而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