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国外电子政务的经验及对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启示

调研报告:国外电子政务的经验及对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启示

一、国外电子在线政府推进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案例一:英国“政府即平台”,全球电子政务排名第一

英国提出“政府即平台”,即政府提供共性服务的跨部门通用平台,部门和民众可在这些应用和服务上面开发附加应用;云侧提供“政府云”,计划将几百个数据中心整合至10~12个;管侧建立公共部门安全网络(PSN),类似政务外网,政府网关通过数字认证方式实现外网互联网数据交换;端侧推行政务APP,在线政务应用程序商店,财政部采购相关应用程序,同时推进公共桌面服务。

在数据开放方面,英国采用开放数据五星评价体系,重点不在数据条目数量,而是聚焦数据开放质量,加强开放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政府网站data.gov.uk以CSV、WMS、XLS、PDF、HTML、XML等10余种文件格式开放数据。截至2015年9月底,发布健康与社保、经济、人口、人力、环境、教育、交通、住房等领域的1350个公共部门机构的2.6412万个数据集。2012-2015年,数据集的月浏览量增长了161%,数据集月下载量增长了383%。

(二)案例二:新加坡一站式7×24不间断100%覆盖的在线政府

近年来,新加坡提出通过机制、架构、云三方面共同保障实现在线服务一站式和不间断(One-Stop,NonStop)。在组织机制方面,采用一部一局四委员会,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有600余人派驻政府各部门担任CIO,跨部门协同由委员会讨论决定。总体架构方面,包括业务架构(找到交叉业务)、信息架构(找到共用的

数据元素标准)、应用架构(找到可以共享的系统和服务的组件)、技术架构(包括开发步骤、模板、最佳实践)。云服务采用G-Cloud分级战略,将云服务分为四层,即商业云、与公众共享的低保障云、与非政府机构共享的中保障云,以及政府专用的高保障云。

统一账号、统一平台、行业平台,成为当前新加坡在线政府主要架构。统一账号包括统一邮箱和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平台包括统一网上办事平台、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和统一交互反馈平台;行业平台包括各领域的统一平台,包括统一地图、医疗共享平台等。

(三)案例三:美国整体政府和互动政府

美国联邦政府当前在线政府建设重点是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由于美国联邦制导致统筹力度不足,以大门户链接和绩效评估为主要手段,工作重点是促进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具体做法是大门户,链接共计1万多个各级网站,形成整体政府。此外,联邦通过绩效评估推进电子政务工作,通过数字分析项目,衡量服务有效性,对400个行政部门和超过4000个网站每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对全社会开放。

美国数字服务层面的概念模型可提炼为“数据+平台+应用系统”。数据层为开放数据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网络应用数据APPS/地理数据Geodata)和二级数据(按领域/按机构);平台层包括系统、流程、管理和API,具体包括确定共享和开放内容管理系统(CMS)的解决方案、协助机构开发网络API、启动共享移动应用程序开发项目;应用层包括面向政府、企业的数字服务和面向个人的数字服务。基于开放数据和内容,美国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开发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数字服务,从而推动公民

参与的政府治理,如犯罪地图、街道坑洼、领养消防栓等一系列应用。

(四)案例四:爱沙尼亚万能钥匙eID和十字路口X-Road

爱沙尼亚国家虽小,但电子政务近年来却异军突起。如爱沙尼亚99%的人使用电子身份证,可享受4000多项公共和私人的数字化服务,在网上注册一家公司只需18分钟。2002年,爱沙尼亚就出台了一项法律,明确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在技术方面,爱沙尼亚有两张王牌,即所谓万能钥匙eID和十字路口X-Road。其中政府在线服务必须用e-ID认证,高安全度;X-Road为数据交换枢纽。目前爱沙尼亚电子政务经验和方案正在向芬兰、立陶宛和阿塞拜疆推广。

二、国际电子政务呈现三大趋势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当前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整体架构搭建已经结束,大致包括业务、数据、系统、技术共享,其中数据交换枢纽成为当前数据交换热点,统一电子身份认证成为整合各个渠道在线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应用基础设施成为建设重点,政务云进一步深化发展,形成国家级、集约、分级电子政务云。数据开放从重视数量到评价质量,并推进在线政务应用程序商店和开发工具,进一步推进公民参与的互动政府。结合案例分析和《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笔者提炼出国际电子政务的三大趋势。

(一)趋势一:整体政府

各国普遍关注政务服务在线化和一站式,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具有统一数字身份的国家接近100个,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国家超过80个。如丹麦政府称,84%的公众服务是通过网络申请的。组织机制是促进电子政务跨部门、跨机构协调的重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