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资料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参考

1、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岩浆岩:地壳或上地幔深处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构造运动的驱使下,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地壳上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压力升高的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化而形成的岩石。

4、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石碎屑、玻屑、晶屑等沿构造裂隙上升,由火山通道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浆岩。

5、熔岩:火山喷发溢流出的熔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6、火山碎屑岩:火山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质从大气中降落下来而形成的岩石。 7、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将矿物划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N8、SiO2对岩浆岩矿物组合的影响:1)过饱和岩:SiO2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各种硅酸盐矿物外,还有游离的SiO2结晶出来形成石英;2)饱和岩:SiO2与其硅酸盐矿物后没有剩余,不会出现石英;3)由于SiO2含SiO2不饱和的矿物,如橄榄石。

9、里斯曼指数:表示岩浆岩中全碱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之间关系的指数。

他元素结合形成各种量不足,会形成一些

10、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自形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12、按岩浆岩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质的含量比例,将岩浆岩分为:全晶质结构(矿物晶体)、半晶质结构(矿物晶体+玻璃质)、玻璃质结构(玻璃质)。 13、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特征 构 斑晶 常是高温矿物,如高温石英、透长石 成因 斑晶早形成,基质晚形成,常见于浅成岩和喷出岩中 低温稳定矿物 斑晶和基质差不多同时形成,常见于浅成侵入岩和部分中深成侵入岩中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显晶质,粒度可为细粒、中粒甚至粗粒 基质 隐晶质或玻璃质,少数情况可为微粒结N14、环带结构:与反应边结构类似,不同的是反应的矿物与反应生成的矿物同属一类矿物。环带结构在中性斜长石中最发育。中心部分呈偏基性,向边缘依次变为偏酸性称为正环带,反之称为反环带。 15、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构造,包括流面构造和流线构造。多见于中酸性侵入岩中。 16、流纹构造:不同颜色、成分的条纹及雏晶、斑晶及拉长的气孔所表现出来的熔岩流动构造。多见于酸性喷出岩中。

17、岩浆岩的产状:指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上升活动方式等。

N18、侵入岩产状:指侵入体产出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侵入时的构造环境等。可分为整合侵入体产状和不整合侵入体产状两种类型。1)整合侵入体产状:侵入体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层理或片理,是岩浆以其机械力沿层理或片理等空隙贯入形成。主要包括岩盆、岩盖、岩床、岩鞍四种产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状类型;2)不整合侵入体产状:岩浆沿斜交围岩的层理和片理的裂隙贯入,形成不整合侵入体。主要包括岩墙、岩脉、岩株、岩基四种产状类型。

19、火山喷发方式:面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包括火山锥、火山口、熔岩流、熔岩穹四种形态)。

20、斑岩与玢岩的联系:斑岩指斑状结构中的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玢岩指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共同点:都是浅成岩且具有斑状结构;不同点:斑岩斑晶是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玢岩斑晶是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

21、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接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有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

D22、玄武岩:颜色呈黑色、灰黑色。常见细粒至隐晶结构,也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常见气孔杏仁构造。主要矿物有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D23、安山岩:颜色呈紫红色、浅灰色。常见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等。常见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斑晶为斜长石(灰白色、板状)、角闪石(黑绿色、长柱状);基质为隐晶质。

D24、花岗岩:颜色呈浅肉红色、浅灰白色。粗粒、中粒、细粒结构均有,常见块状、斑杂、球状构造。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副矿物有磁铁矿、锆石等。 D25、流纹岩:颜色呈粉红色、灰色。常见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有时见球粒结构。常见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斑晶主要为透长石、石英,常见熔蚀边,多具暗化边。基质为长石、石英隐晶质混合体。 26、脉岩:指充填在构造裂隙,常呈脉状或者岩墙状产出的岩浆岩。分为:未分脉岩、二分脉岩。二分脉岩又根据其矿物特征又可分为两类:浅色矿物比较集中形成的脉岩称为浅色脉岩;暗色矿物比较集中形成的脉岩,称为暗色脉岩。

27、根据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脉岩分为: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三类。

28、火山碎屑岩粒级划分:火山集块(大于100mm)、火山角石砾(100~2mm)、火山灰(2~0.01mm)、火山尘(小于0.01mm)。 29、岩浆岩分类表 系列 岩类 SiO2含量 石英含量 长石种类及含量 超基性岩 <45% 无 一般无长石 产状 主要结构特征 岩石名称 暗色矿物橄榄石 辉石含量基性岩 45%~52% 无或很少 基性斜长石为主 主要为辉<5% 中性斜长石为主 以角闪石钾长石为主 以角闪石>20% 钾长石含量大于斜长石 以黑云母石,可有角为主,黑云为主,黑云为主,角闪母、橄榄石之,含量之,含量量钙碱性 中性岩 52%~65% 酸性岩 >65% 碱性 碱性岩 52%~65% 无 钾长石为主,含似长石 主要为碱性辉石和碱性角闪石,含量小大于90% 闪石、黑云母、辉石次母、辉石次石次之,含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种类及含量 等,含量小于90% 15%~40% 15%~40% 10%~15% 于40% 深成岩 中粗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橄榄岩、辉岩 苦橄玢岩、金伯利岩 苦橄岩、科马提岩 辉长岩 闪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 霞石正长岩 浅成岩 细粒结构或斑状结构 辉绿岩 闪长玢岩 正长斑岩 花岗斑岩 霞石正长斑岩 喷出岩 无斑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 玄武岩 安山岩 粗面岩 流纹岩 响岩 30、岩浆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岩浆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3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形成部分流体相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32、物理化学条件是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以及时间),它们是引起原岩发生变质作用的重要条件。

33、变质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34、变质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

35、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的差别:重结晶作用是指同种矿物经过重熔使组分迁移,然后再沉淀结晶而不形成新矿物的变质方式;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

36、矿物成分一般特征:1)变质岩中出现一些岩浆岩、沉积岩中不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2)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矿物;3)变质岩中常出现相对密度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 37、三大类岩石矿物成分特征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均可主要出现在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 出现的矿物 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 石英、钾长石、白云母、金云母、磷灰石、白榴钠云母、帘石类、符山石、方柱石、蛋白石、玉髓、黑云母、斜长石类、角闪石类、石、歪长石、透闪石、阳起石、硅灰石、蓝闪石、粘土矿物、水铝辉石类、部分石榴子石、橄榄石霞石、黄长软玉、硬玉、硬绿泥石、红柱石、蓝石、盐类矿物、类、碳酸盐矿物、磁铁矿、赤铁石、方钠石、晶石、蓝矽线石、刚玉、堇青石、十煤、海绿石 矿、菱铁矿、磷灰石、榍石、锆蓝方石、黝方字石、硅镁石、方镁石、蛇纹石、滑主要在沉积中出现的矿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