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1、2章—第1 周教案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教 案 首 页

周次:第 1 周 日期:2018年3月6日 授课题目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与地点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2016级学前教育(1—3班) 第 3节课——第4节课; 上课地点:3310 1.了解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及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2.了解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了解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教学目的 以及胎教的实施。 3.理解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了解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及慈幼机构建立的背景。 教学重点 1.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2.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一、话题导入 1.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史 教学过程 设 计 及 时间分配 2.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二、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中国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二)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三、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二)封建社会的胎教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使用 多媒体 教具 作 业 思考:封建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课 后 记 授课教师(签字):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史 1.解释什么是“史”、“教育史”。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3.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4.姓。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是如何规划我国未来10年的学前教育发展?

3.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史亦不例外。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对幼儿教育这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指3-6岁儿童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幼儿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将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等同看待。本课程里的幼儿教育一般指0-6岁,甚至包含了幼儿出生前的胎教。

在理解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几点,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应有历史的观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幼儿教育包括了自人类产生以来的幼儿教育,因此,它前后贯穿了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作为今后的幼儿教师,或是今后欲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或管理者,这些知识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史学观。

(2)应有全球的观点。幼儿教育自人类产生就有了,但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源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因此,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全球的观点,这样才能对幼儿教育史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3)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历史是发展的、动态前进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在以往同类事物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欲从事幼儿教育,就必须对幼儿教育持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不停留于现时的幼教现状,而自觉地研究并加以改进。

(4)应有开放比较的观点。每个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各国幼教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开放和比较的观点,学习和借鉴他国好的和先进的幼教经验。

三、课程学习要求

1.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睡觉;手机、讲话、随意离开教室) 2.必要的笔记

3.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考试 上篇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学校产生之前没有对年幼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开始,经过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约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时止,历时几十万年。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史记载:

《管子·君臣下》“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政。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这是对古老社会的一种描述,人与自然界面临着十分残酷的生物竞争。个体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克服复杂自然环境带来的险恶竞争而维持生命,继续生存。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结成伙伴,形成一定的联系。因此,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的存在。人类虽处于最初的原始社会形态,也无论这种社会多么蒙昧和野蛮,它都需要教育为物质生产和人的再生产服务。因此,在原始人群的生活中,教育活动就普遍存在。

问题:在这种生存状态下还有教育存在?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幼儿教育的形式——社会公育

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在一定集团内,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原始人群或氏族部落共同承担。对儿童实施公育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反映了当时并不注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对远古时期的社会与儿童教育形式的追忆与描述,即“大同之世,人不独子其子”。

2、社会公育的内容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的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1)生活和劳动教育。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现代民族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对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解放前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和基诺族人(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的调查报告。

(2)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审美意识教育。《尚书·舜典》“帝曰:夔kui!命汝典乐,教稺子,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稺,亦作稚,幼儿。稺子,泛指小儿。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公元前2700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便产生了名为“庠”(xiang)的教育机构。据史籍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如《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庠”这种机构的形成是经过一定过程的。 “庠”的原意就是养羊的地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