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医务科工作总结(三)

页眉内容

2014年医务科工作总结

2014年医务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严格以“三好一满意”、“平安医院”活动的要求强化科学管理,促进核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保证了医务科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详见报表) 二、医疗质量管理 (一)“三好一满意”活动

2014年医疗管理的工作重点及中心仍然是“三好一满意”、“平安医院”,医疗管理工作均围绕这两个中心和主题开展。继去年动员、研究、布置工作后,今年主要抓检查、行动、落实等工作。坚持落实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持续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加强行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职业道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病历书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医务科也始终严抓病历质量管理不放松,不断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针对我院病历质量中存在的顽疾,借鉴上级医院的管理经验及模式,于9月出台了《病历质量奖惩管理规定》,明确了重大缺陷病历、不合格病历的判定标准,调整了处罚金额及方式,加大了带组医师对病历内涵质量的管理,对加强科内质控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二级质控网络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务科也加大对运行、终末病历质量的监控力度,工作日通过网络对运行病历书写的及时性、规范性进行抽查,若发现未及时书写病历的,电话通知责任医师;不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对环节病历进行现场点评,重点检查执业医师签名及知情告知情况。组织专家对终末病历进行检查,重点为病历内涵质量。所有检查采取书面反馈、与责任人个别沟通、科室现场反馈等方式,提高了整改的强度及可操作性。我科共抽查运行病历1496余份,甲级率97.4%,其中乙级病历10份、丙级3份;抽查终末病历1646份;甲级率:98.3% ;其中丙级病历14份、乙级病历14份。查出的问题有:现病史过简,未突出鉴别诊断意义的重要阴性症状与体征;首程病例特点归纳、提炼不够,有复制现病史现象;鉴别诊断无针对性,未突出异同点;对异常辅助检查结果未分析或处理;病历书写后未及时审核并签字;手术部位误写;查房时限掌握不够;平常病程记录不及时;归档病历不及时的情况较严重。

(2)针对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医务科每季度依照《核心制度检查标准及奖惩细则》,到各科检查各种病例讨论记录、科室业务学习记录、“三基三严”考核记录、月质量分析记录,会诊登记等各项记录,凡记录不完善、不规范的科室一律按照考评细则进行反馈、处罚,责任到人。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3)根据我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转院转诊制度》、《关于ICU收治和转出病人的相关规定》和《关于规范收治病人的相关规定》等相关规定,每月对转院转诊病人、各科收治病人进行追踪,从而规范转院转诊、收治病人等医疗行为。

(4)11月以前由于我院HIS系统升级造成临床路径电子信息化工作停滞,11月HIS系统电子病历模块、医嘱模块、LIS模块等陆续施工完成,条件成熟后临床路径模块施工顺利完成。目前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尚不理想。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制定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每季度将工作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平均费用、管理质量进行了分析提炼,与护理质量、院感质量、输血质量、药事质量汇集成季度质量分析报告,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将存在的问题分析、反馈,并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二)、医疗安全

1、加强知情告知,重视医患沟通 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演变进展及治疗情况的有效了解,打消其疑惑对抗心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着重从细节入手,加大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及实际告知情况的监督,要求每位医师在向患者如实告知的同时还要将告知内容详细记录在同意书上,对只书写病情而忽略演变、并发症等情况的病历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责令其及时补充改正。

2、深入推进 “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加大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力度,完善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成果。加强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管理,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维护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确保医患人身安全得到保护。特邀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省医的专家到我院讲学,主要就医疗质量与安全、医患沟通等方面作精彩授课,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并专人负责做好医疗机构的投诉管理,力争做到及时反馈、处理,努力将医患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医疗纠纷调解工作。

3、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的体现,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医疗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工作,对临床科室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做出大量解释、协调工作,化解了许多矛盾;不定期的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分析院内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医疗安全管理新要求和医疗纠纷防范新措施,为医疗纠纷的妥善处理付出了巨大心血,医疗安全的理念和意识正逐步渗透到每个医护人员心中。 二、2014年医疗纠纷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4年我院共接待医疗投诉23例,已解决18例,处理中2例,待处理3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医疗投诉转化为医疗纠纷(事故)的总例数有所降低,说明我院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减少纠纷发生

1、虽然我们在2014年医疗安全工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注意,予以避免。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1)、患方原因

①患者期望值高,医学常识少

由于部分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结果要求过高,诊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并发症、或未达到患者自身期望的治疗结果就可引发医疗上访,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和所实施的医疗措施,详细交代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和疾病的预后等,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诊疗过程中应该承担的风险,充分尽到我们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 ②患者不配合诊疗

有些患者不主动如实的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症状、病史,或不遵医嘱配合治疗,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医务人员无从下手,延误治疗抢救时机,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而引发纠纷。

③患方法律意识增强,出现过度维权意识,加之医疗纠纷处理目前呈现的二元化状态,致使医疗纠纷的处理面临艰难的状况。 (2)医方原因

①医务人员专业知识高,法律观念淡薄

目前部分医务人员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法律观念淡薄,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医疗文书的书写,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等引发医疗纠纷。 ②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临床经验不足

部分医生掌握医学知识不全面,对某些疾病诊断、鉴别、认识不足,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时会诊或转诊治疗;对疑难病症认知不足,缺乏操作经验,不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并发症,治疗效果不满意;缺乏药理知识,用药适应症选择不当,药物用法用量不准确,造成医疗纠纷。 ③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有些医生对患者病史询问不详,对病人病情变化和处理方案记录不及时、不全面,病情观察不全面,不仔细,因疏于观察没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诊断和抢救(治疗)时机;同时,核心制度贯彻不力,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不遵守首诊负责制,对疑难病例,术前、术后病历讨论及会诊制度不能认真执行;特殊治疗、特殊检查、手术前与家属交代病情和履行签字手续不完善等,均易引发医疗纠纷。 ④医患沟通欠缺

由于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缺少医患之间的沟通会加大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把告知内容尽可能书面化,遇紧急情况无法实现书面告知时,应尽可能详细记录并签字说明。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医疗纠纷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也能为医院维权提供证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医患沟通的落实应更加重视。 三、医德医风考核

页脚内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