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教学大纲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Palaeontology & Stratigraphy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学时:总学时56,实验学时8 4、学 分:3.5

5、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 6、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7、大纲执笔:基础地质教研室 陆廷清 8、大纲审批:资源与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 9、修订时间:2006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各主要古生物门类及几类微体化石的特征、生态与地层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基本方法。配合理论传授,安排室内实验,其目的是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有关生产和科研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条件、保存类型及其用途,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地层、生态意义,熟悉几类微体化石(有孔虫、牙形石、孢粉、轮藻、介形虫等)的基本特征及地层、生态意义。要求学生掌握层状岩石的形成顺序和年代关系,掌握岩层的形状、分布、岩性成分、化石内容以及环境、形成方式和地质历史解释,具体的讲偏重地层划分和对比、地层剖面的描述、几种常用地层单位及划分对比方法。

四、教学内容、要求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第一部分 古生物学 绪论(4学时)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化石的基本概念,化石保存类型、形成过程,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类单位及命名法则;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古生物学资料的利用;古生物学的发展史及现

状。

掌握化石的基本概念;了解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熟悉化石保存类型、形成过程;熟悉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类单位及命名法则;熟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熟悉古生物学资料的利用;了解古生物学的发展史及现状。重点是化石保存类型及形成过程;难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章 古无脊椎动物(10学时)

古无脊椎动物的一般特征,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节肢动物门(三叶虫)、腕足动物门、笔石类、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生态及地史分布,各门类的显微构造特征。 重点掌握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节肢动物门(三叶虫)、腕足动物门、笔石类、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熟悉其生态及地史分布,了解其显微构造特征。难点是各门类生物构造特征与生态的关系。

第二章 古植物(4学时)

古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高等植物的各器官形态和结构,古高等植物的分类;高等植物主要化石门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地史分布;植物的演化阶段。

熟悉高等植物的各器官形态和结构,了解古植物的分类;熟悉高等植物主要化石门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熟悉植物的演化阶段。重点是各高等植物化石门类的主要特征;难点是植物的演化阶段。

第三章 微体化石(6学时)

微体化石的一般特征,处理研究方法和用途;蜓、有孔虫、牙形石、介形虫、叶肢介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态和地史分布。孢粉、轮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研究方法和意义。

重点掌握蜓、有孔虫、牙形石、介形虫、叶肢介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态和地史分布。熟悉孢粉、轮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研究方法和意义,熟悉各主要门类的生态和地史分布;了解微体化石的处理和研究方法。难点是微体化石的地史分布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地层学 绪论(1学时)

地层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地层学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地层和岩层的基本概念、特征。

重点掌握地层和岩层的基本概念和区别,熟悉地层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了解地层学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地层分类体系及地质年代(4学时)

当代地层分类体系的由来和演变,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地层层型的含义。

了解当代地层分类体系的由来和演变,重点掌握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了解地层层型的含义。难点是生物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第二章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6学时)

沉积作用(垂向加积、侧向加积)、海进、海退与地层的形成,地层划分对比的含义和方法,熟悉地层特征、地层结构与岩石地层划分对比,事件沉积与地层划分对比。

重点掌握地层划分对比的含义和方法,地层特征、地层结构与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熟悉沉积作用(垂向加积、侧向加积)、海进、海退与地层的形成,熟悉事件沉积与地层划分对比。难点是地层的形成。

第三章 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3学时)

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难点是生物地层学方法。

第四章 地层学的其他方法和原理(3学时)

生态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定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

重点熟悉事件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了解生态地层学、定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难点是磁性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 中国区域地层的基本特征(7学时)

地层沉积类型与大地构造背景的关系,地层分区的原则和依据、等级和特点,中国各地层的区域地层特点。

重点熟悉地层沉积类型与大地构造背景的关系,地层分区的原则和依据、等级和特点,了解中国各地层区的区域地层特点。难点是中国各地层区的区域地层特点。

(二)实验教学 必开实验

1、实验项目名称:珊瑚类、腕足动物、三叶虫 2学时 验证型 实验目的:通过实习,掌握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腕足动物、三叶虫的硬体主要构造,学会鉴定方法;掌握各代表属的主要构造特征及地质时代,了解其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