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1、 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领导和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也是整

个领导和管理过程中的依据。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有准备、有步骤、积极主动地完成既定任务。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就是计划的重要性。计划属于上行文、下行文。

2、 计划的分类:按性质可以分为四个:生产计划。 工作计

划。 学习计划。 文体计划。 按范围分:个人计划,部门和单位计划 按时间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时间性分: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

3、 计划的特点—预想性:制定计划要有科学的预见,根据

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认识,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活动作出预想性安排。

4、 计划的特点--可行性:计划,作为执行性文件,必须十分

重视预想的现实和可能性,其措施与办法必须切实可行,其指示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没有可行性,就不能称为计划。

5、 计划的特点--可变性:计划不是法规。由于实践中发现前

所未料的情况,部分改变计划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可能全部改变。所以,执行中允许有所变通、调整和修改,但这种改变基于对新情况的深入了解,对初始目标的准确把握。

6、 计划的特点--约束性:计划一旦通过、下达,就要遵照执

行。

7、 计划的标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写明单位名称、内容范围、

计划种类。另一种是写明单位名称、内容范围、计划种类

8、 计划的正文—前言:用简练的文字说明制定这份计划的依

据(如遵循什么方针和指示,根据什么情况和问题等)和总的目的任务(如开展什么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等)。这是计划的总纲,用来统帅全文,虽短,但是很重要。

9、 计划的正文—主体:计划的基本内容,开头和中间既要写

明制定计划的一句,在计划期限内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也要写明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措施。结尾这部分应根据需要决定写与不写、怎样写。可以简要指出任务的重点、强调工作的主要环节;说明注意事项,分析实施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可以提出号召。

10、 计划的正文—日期与落款:某些计划在正文之后写明

制定的日期;计划如果需要上报或下发,还要按照文教格式和发文程序要求,写上主送、抄送和抄报单位。某些计划,尤其是非公文式的计划,在正文以后还要有落款,即制定并发布计划的单位名称。落款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11、 综合性总结:主要用于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

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工作,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如年终总结、阶段总结等。写这一类总结一定要注意: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防止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12、 专题性总结:在某一时期对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

行专门总结。这类总结的内容比较单纯、集中,针对性较强。一般选取工作中的某些突出成绩,某些典型经验,或者某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通过总结,指导全面的工作,写这一类总结,要求集中一点,突出特色。

13、 总结的特点—1:总结是人们对前一阶段工作实践的回顾,

它的内容,应当完全忠实于自身实践活动。总结的材料,只能来自自身的实践;总结的观点,只能从自身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认识和规律

14、 总结的特点—2:总结并不是对工作实践的照相和复制,

它不只要反映“怎么样”,还要阐明“为什么”。它要对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成绩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总结不是记流水账”、“总结是对实践的本质概括”

15、 总结的特点—3: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总结,要集中群

众的智慧来写,要反映群众的工作实践,反映群众创造的成绩、经验等。

16、 总结—前言:包括交代总结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单位和背

景;概述基本经验,点明中心思想,引用数据,总结主要成绩和问题。这部分要用语精炼,概括全面。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交代;也有得失成败或经验教训的总叙;或有刚要内容、基本数据等。前言就是要让读者对全文先有个大体的印象,从

而为主体部分行文作好铺垫。

17、 总结结构—惯用式:按“情况—成绩—经验—问题—意

见”的顺序来叙述。这是人们惯用的程式化写法。这种写法适合大型的综合性总结

18、 总结结构—条文式:将总结的内容按性质和主次轻重逐条

排列,并使用“一,二,三。。。。。。“等序号,往往在同一条里,把成绩经验、方法措施、问题教训融为一体阐述。

19、 总结的结构—标题式:根据材料的逻辑关系,把正文分成

若干大段,分别列出小标题。

20、 总结的结构—阶段式:分阶段总结,即把人们工作或经历

的整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分别说明每个阶段的成绩、经验和教训,并注意怎样从较低阶段推进到较高阶段。

21、 总结的结构—比较式:这种写法有两种格式:一是立标准

对照比较,即先树立标准,然后用标准检查对照,发现问题,提出改造意见,二是纵横比较:也就是前后比较,历史比较,同行业比较。

22、 总结的结构—贯通式:紧紧围绕全文主题总结事态发展的

全过程文字前后贯通,一气呵成。可以不列条款,不分章节,按时间或事物发展顺序来写,

23、 调查报告的含义:调查报告在各项公务活动中使用广发。

它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弄清事实真相;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传播和推广先进经验;揭露事实真相,

回答社会问题;克服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精神。

24、 综合性调查报告:就一定时期内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

进行多方面调查后,综合整理而形成的反映全面情况的调查报告。

25、 专题性调查报告:就是对某一件事,某一项工作或某一

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查报告。 前者内容全面,范围广泛;后者内同单一,范围较小。

26、 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

经验,通过对经验的系统总结,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27、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揭露矛盾和问题,搞清事实真

相,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其他结论性的意见。

28、 反映情况类调查报告:主要反映各项工作,如政治、经

济、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

29、 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针对性:为党制定方针、政策

提供依据,同时有宣传党制定的方针、政策,这是调查报告的重要目的。 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各种社会情况,总结经验,即使回答群总关心和迫切要求回答和解决的各种问题,这就决定聊我们的调查要有强烈的针对性,从一定意义上说,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调查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才能加深调查报告的指导意义和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0、 尊重客观事实,凭事实说话: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