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

长路明灯

——《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

塘栖二小 劳敬东

飞快的生活节奏,紧张的作息习惯,让我许久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在2013年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本《讲台上下的启蒙》,作者朱煜,是一名高级教师。书中讲述了作者亲身参与小学教育的体会,朋友的教育笔记,对小学教育的看法还有作者的孩子上幼儿园时的点点滴滴。这随笔一般的言语清新脱俗,又发人深省。

还未翻开书,书面上的一句“所谓启蒙,是回到‘教育应当是什么’的常识。”就让我很有感触,因为只有一名深刻理解教育应当是什么的教师,才能真正地教书育人,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考虑。

全书分为四辑:“放在心上”、“教书与读书”、“当下,我们怎样做教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前两辑讲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朱老师的亲身体会,而后两辑中则详细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曾看到一句话说“不论你教与不教,孩子都在学习。”学生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而孩子们模仿最多的是父母,其次便是老师。小学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身教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做好一名老师应做的,尤其是在当下各种新式教学方法丛生的环境中。朱煜老师在第三辑中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今天,基本所有的教育都围绕着考试。虽说国家一直在宣扬素质教育,但是这宣扬对于全民族观念的改变依然是非常缓慢的。书中提到了“过去的教师”与“现代的教师”的对比。“过去的教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他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清了这个中国,明白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向往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当然也就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

而当代社会,学科分类非常详细,每个老师各司其职,通过不同的方面将自己所学所想教给自己的学生。这自然不能与过去的老师相比,但是作为一名老师,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是永远不能忘的准则。这也是从古至今永世不变的教师神圣的职责。用朱煜老师写在书尾页上的话说就是,我的职业最忌

心浮气躁。虚火旺盛的时候,要吃一点夏枯草之类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苦药。因此,我努力学着写点带苦味的小文章,上几堂有点苦味的课,用以时时警醒自己,走上讲台扎扎实实做点启蒙工作,走下讲台认认真真读书思考。学习常识,传播常识。

过去的老师叫做教书匠,既然被冠以一个匠之名,也就是说和泥水匠,种花匠一样是一门手艺活。话是没错,但是不同教书匠是对着一群群鲜活的人施展自己的手艺。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的生命体,他们不会让你随意摆弄,所以这门手艺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

而现在这丰富的世界,更是赋予了老师更加丰富的内涵。如今对老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8小时教师”,而是要发展至“24小时教师”。教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在学校,在教室体现出来。

这“24小时教师”的概念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前段时间教育局组织我们学习的临平三中於杏文老师事迹。於杏文老师是真正做到了把学生“放在心上”,她是同事眼里的教学达人、女版雷锋;学生眼里的铁哥们儿、亲父母。

这是一个业务上特别“钻”的教师。这是一个把所有时间都交付给学生的教师。这还是一个能把每届学生都带到优秀的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班上的男生喜欢体育,她会“疯狂”地通宵看电视,只为熟悉篮球、足球等体育赛事,再找机会跟男生海聊;班上的女孩喜欢流行音乐,她时不时从网上下些新歌,对着电脑学,跟女生一起唱。中考要练长跑,女生嫌累特别不情愿跑。於杏文主动跑到操场上当陪练,一圈圈陪每个孩子跑完。

只要学生病了,第一个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配药的就是她,而且她都用自己的钱给孩子看病、配药。在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摆着各种药品,这些都是为她的学生准备的。

於杏文老师诸如此类的为学生着想的事迹不胜枚举,我相信,只有真正被学生当初朋友的老师,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应当是什么”这个最原始也最深奥的话题。

在看过朱煜老师《学生怕你吗》这一章节之后,我更是感受到自己身的不足。章节中提到读者来信给朱煜老师询问学生是否怕老师的问题。作者非常郑重地告诉读者,学生不怕他!作者对于学生怕老师这一观念嗤之以鼻,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在我的教育活动中,虽然学生没有像老鼠怕猫一样害怕我,但是也没有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不要提像於杏文老师那样与学生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了。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的学生都认为我是一个严厉的老师,而我也对此感到满意,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严师出高徒的。现在看来,我对于“严师出高徒”这一概念的理解也许出现了偏差。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做规矩”这个词语。在以往的概念中,新接到一个班的学生,都要做好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做规矩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严厉地对待学生。希望学生能够服帖,不敢违纪,才能更好地实施下一步的教学。但是看了朱煜老师的书之后,我不禁对我以往的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疑问,这样的“害怕教育”真的可以达到所谓的效果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诚然,教学仪器、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催生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那一套教学方法的老教师,在面对这么多新方法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学生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灵活,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不再像原来那样拥有显著的效果,单纯的严厉也越来越让学生不买账。不过好在这一串一串的疑问在朱煜老师的书中也能找到一部分启迪。

一、语文学习的规律;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在新文化冲击的今天教好语文,就要把握住这两点。尤其是后者,学生之间有差异,用新方法是好的,但是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对象。一切从孩子出发,是我们教师最高的准则。

启用新方法需要勇气更需要细心,不能今天想到给学生推荐一篇文章,明天给学生朗诵一段古文。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事业,如果不能给学生一种系统的学习,这种新方法不如不用。就给学生推荐文章来说,这种方法有很多语文老师都在使用,我也不例外。朱煜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指出,这种方法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既然要系统性,那目标,教材,总结一样都不能少。在推荐给学生之前,老师自己就要做好完备的工作,确定推荐的类别方向,编写教材。到一定阶段又要总结经验教训,提炼目标,而后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引下,有目的性有方向性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在学习中成长。

虽然我只在两天时间内粗粗阅读了朱煜老师的书,但确实受益匪浅。在这两天里,我反省了我以往的教学方法,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思考了新的教学方向。

读朱煜老师的书,就像在与他本人对话,虽然我与他年岁相差不多,但是读他的书就仿佛在感受一名长者对我的谆谆教导。大师的教学风范,也为我在日后的教学长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永远指引着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