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打造生命化语文课堂
古寨中学语文组生命化课堂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可见,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过程、思考过程、感悟过程,让学生在读书、思考、实践、体验和自主、合作、 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生本、生生、师生的多种对话,获得独特体验,增强自我感受,形成个体见解,实现创新发展。让课堂成为见证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完善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天地,成为我们师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将古寨中学语文组打造生命化课堂总结如下:
一、上好预习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师设计优质的导学案
充分利用导学案,加大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在导学案的编写上每个备课组分工明确、严格把关,争取做到重复的知识不出现,拓展的方面有重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一般提前一个周编写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分配明确的个人任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负责集中编写某一课的导学案。将这一课的导学案完成后,利用下一次集体备课的机会,进行讨论定稿打印。通过这种形式,老师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经常就每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教法学法方面碰撞出火花。在导学案编写的内容层次上我们也有明确的规定。内容包括: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的重、难点
出示学习目标与重、难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文本的语文价值。 三、学法指导
提供有效的学法指导,减少学生的盲目性,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导学过程:
(1)基础知识,包括字词、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等(以学生自己查阅为主)。
(2)思路梳理,包括篇章结构、重难点问题、写作手法的运用等(导学案上教师由浅入深提出思考的问题)。
(3)品析语言,重一些常见的语言学习有规律的句子的品析。
(4)问题质疑:解决十个问题不如发现一个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每人至少要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
(5)拓展积累与运用,包括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背景资料,资料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附一篇与文本有关联的课外篇,以供学生拓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我们为了使导学案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避免学生用完后当成垃圾纸扔掉,我们提倡学生把其中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剪贴下来,贴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做为积累。这样下来,每个学生一学期就能积累好多的课外知识,既加深了课堂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预习。 预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作为作业的形式。导学案或勾画《配套练习册》或《伴你学》中教师认为预习有用的题,提前交待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作为作业来完成。
一种是利用课堂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步骤如下: 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
2.教师提出预习的要求和预习方法。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做导学案的题目,还要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例如,给生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读完课文之后的最直接的感觉写在空白处,这种预习一般学生要利用30-35分钟的时间预习完毕。
3.学生自己读书预习,教师做好个别学生的预习指导。 4.小组交流预习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利用10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要谈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疑惑,最后小组长汇总,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在小组讨论时发现学生思路受阻时要及时予以点拨,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5.学生带着问题由课内走向课外。小组仍不能解决的,作为作业,这时学生可以查阅参考资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