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 解决问题(例3)》优质课教案_5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例3及课后练习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并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3.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平均分及除法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作业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乐学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30÷5= 12÷4= 6÷6= 8×5= 24÷6= 15÷3=

2.师:同学们,谁还记得什么是“平均分”。(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3.课件出示情景图,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6只小猫,平均分成分成两份,可以分几份;有6只小猫,每两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用平均分的两种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

二、合作乐究,展示乐评。 1.课件出示例3。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第(1)小题,并完成以下问题。

A: 从题中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B: 想一想:怎样解答呢? C: 在作业纸上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5÷3=5(人)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

生: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2)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第(2)小题。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例3,完全放手,由学生来寻找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交流,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补充、订正进行学习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比较上面两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问题,都用除法解答,所用口诀相同 ;不同点: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结果不同,也就是平均分的两种不同说法。

【设计意图:分析比较两种类型的除法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对这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三、实践乐练

1.练习五第1小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练习五第2小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闯关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计,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能力发展紧密结合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提升乐用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从学生情况来看,这节课的效果还是良好的。通过创设情景,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利用旧知做铺垫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尽量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充分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不足之处,比如在交流展示环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角色的转变还需要注意,没有多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把自己当做学生,不断的设问,不断的让学生去想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欠缺,未能及时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后自己在这些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