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0《音乐的和谐之美》教学设计 教案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音乐的和谐之美》教学设计

课题 10.音乐的和谐之美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文章内容。 2、积累词语,掌握“催眠、空旷、韵律、窈窕、风姿绰约、凝冻、周旋”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学习 3、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2、展开小组讨论,谈谈通过学习后对音乐有哪些新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所强调了和谐之美,感悟音乐和建筑间的关系。 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强调了和谐之美,感悟音乐和建筑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诸子论“和”》,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的意思我们还记得吗? 和:( ) 皆:( ) 畜:( ) 养:( ) 化:( ) 别:( )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对“和”论述,其实这种和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来,今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文,一起来看看音乐的和谐之美。 3.板书课题:10.音乐的和谐之美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 (一)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了解作者信息,积累散通过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更 和谐;全、都;养育;滋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养;化育生长;词,进而导入新差别。 课。 宗白华(1897年——1986年12月20日), 本名之櫆,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1897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毕业于同济大学,1986年12月20日逝世。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2.文体知识——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文相关知识。 深入的了解文章 背景,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读生词,解释词义。 帮助学生巩固易错生词。 通过朗读的方法让学生 分组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通过划分结构更完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 借助一些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寄托某种 思想感情或生活哲理。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 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 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根据 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二)理解词语 寄寓:寄托。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风姿绰约:形容气质优雅,体态柔美。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 美好。 韵律: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凝冻:凝结;冻结。 周旋:回旋,盘旋;与敌人较量。 (三)整体感知 1.同学分组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2.文章分为几部分?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分为三部分。(1从整体上把握段:引出话题音乐的神秘;2段:通过两个故事论文章,并划分述音乐和建筑的关系;3段:总结音乐、建筑、生活间的三角关系。) (四)阅读文章第一、二部分 1.阅读第一段,找出人们通常会用哪些方式来寄寓对音乐的领悟和理想? 神话、传说。 2.作者介绍歌者奥尔菲斯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与文章的第一段相呼应,表现音乐的深厚感染力,进而引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 3.作者引用姆尼兹豪普德话“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增强文章说服力,进一步阐述音乐的深厚感染力。 4.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 音乐虽是在时间的流逝里不停的演奏,但他的文章结构层次。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整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 内部结构却有着极严整的形式,间架和结构,依顺 着和声、节奏的规律,像一座建筑物一样。 5.为什么人们在罗马彼得大教堂里散步会觉得自己是游泳在石柱林的乐奏中享受? “建筑是凝冻着的音乐”,石柱林是形象化的音乐,通过空间比例、间架结构把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生动的表现出来,所以人们会觉得是游泳在乐奏的享受。 6.分析“假使你知道,他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它回赐给我。”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通过这段对话抒发了建筑师对这座小庙的深厚感情,在他的设计下小庙忠实的复示着珂玲斯女郎身体的特殊比例。同时,在建筑师眼里,这些躯体比例就像是流动着的音乐。 7.从歌德对奥尔菲斯故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反复朗读,体会句子学会赏析句子含义,深入的的深刻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