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2节《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本节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棱柱的展开图;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二、说学生
“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充分的实践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 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11种平面展开图; 并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判
1
断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归纳总结规律。
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导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第四环节:巩固基础,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一个正方体木块的2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停了一只壁虎和一只蚊子,那么壁虎可以从哪条最短的路径爬到蚊子处?说明理由?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内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1、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强调在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2、学生分组进行裁剪,教师巡视。 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
2
3、教师用电脑演示剪开的方法,设问: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口诀)
目的: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动脑思考,仔细观察这十一种展开图的特点,能够快记忆正方体的展开图。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气氛热烈,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第三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下面的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得到正方体吗?若不能,你能通过移动使之能吗? (使学生亲自在白板上移动,亲身体验。)
目的:在学生掌握正方体十一中展开图的基础上,应用正方体展开图特点,能够快速识别正方体的展开图。
第四环节:巩固基础,检测自我 。
1、下面哪些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在图中的6个正方形中分别填入1、2、3、-1、-2、-3时,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解决情景问题:
目的:使学生进一步通过想象正方体特点,找出相邻两个面的特点。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第五环节: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方法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