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策略》案例
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测验和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刚刚才讲解过的题目与方法,一转眼功夫,再做相似的问题时就会觉得困难。这种现象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什么学生常常不能把刚刚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相似的情境中去呢?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或审题不清等,这种泛泛而论或“形式化”的小结对学生问题的解决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而这正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并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想:能否通过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呢?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我试图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在刚刚上完第册第六单元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1、例2,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在集体研究的前提下,我在备课过程中重在知识迁移,即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及新旧知识的对比来突破新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对教材的例题适当进行了改变。如:例1的教学我先出示了“一个粮食仓库有大米1500袋,运走,_____________?
师:找到关键句,找出单位“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要求学生根据以前所学内容,提出问题。
生:可以提出运走多少吨。
师:从线段图中表示所求问题,并独立解答。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还可以提出还剩多少吨?
师:把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那要求还剩多少吨,可以用什么数量关系来表示?
生:原有-运走=还剩,生独立解答。
从整册教材可以看出,本章是年级教学的重难点,但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教的很轻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解题的方法。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