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以和为贵》教案

教学目标:

1.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2.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3.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4.培养学生“和”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教学重点:

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究“和为贵”的真谛。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法学法:资料搜集法、讨论探究法、感悟实践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学生预习 活动要点指导:

一、阅读课文,了解一些有关“和”的知识。 二、小组之内由组长分配内容。 第一板块:探究“和”之义。 第二板块:寻“和”之用。

组长按照内容将同学分组,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内容。 强调:如果遇到文言文,一定要明白其中的含义,做好批注。 三、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的内容。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四、组长将本组内容汇总,做好班级交流的准备工作。 五、课后作业:

1.课堂上如果没有完成这项作业,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2.每个同学准备一段话,谈谈你对“和”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交流学习成果,紧扣“和”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探“和”之义 1.解读“和”字

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我们一起来解读。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 义是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

“和”的传统理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中庸》

从人性品质的角度来看,“和”是人们经过内外兼修之后达成的一种内在均衡的状态。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从行政统治的角度看,“和”是一种事关国家兴亡的政治德行。 “家和万事兴”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理解材料的大意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