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艺术》作业答案
一、 什么是艺术能力,它与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有什么区别?
所谓艺术能力,就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创作、表演、制造、历史、文化、感知、分析、批评、美学、技术和欣赏。“有能力”就是能够使用这些要素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融为一体,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时,才是艺术。只教授知识技能而忽略人文素养,教的艺术就不是艺术,或者说教的是不完整的艺术。
“艺术能力”与“艺术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画画唱歌,还包括对经典作品和同学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在获得丰富而真实体验基础上的创造与表现,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反思与评价等。
二,含义更深。它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还要能在艺术的感召下,自觉地和更容易地发现自然万物和自己广阔心灵世界中蕴藏的美,使自己的情感更丰富,境界更高。
三,联系更紧密。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方面的连接,获得通感能力。与此同时,还具有随时将艺术同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历史等不同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很明显,这是仅有艺术知识技能的人难以做到的。
四,个性更独特。艺术能力的一个外显特征,就是对一件事情和一个事物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看、去想,不愿人云亦云,不愿落入俗套。这是最为弥足珍贵的个性品质。
而言之,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艺术批评能力或评论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学习形成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以及多种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 二、
举例谈谈如何在艺术课中设计教学游戏
游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教师教学活动重要的干预方式之一。教师如果掌握艺术教学中关于游戏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教学游戏环境的创设、活动的指导和设计教学游戏的能力,特别是对游戏过程的观察记录和评定,掌握初步的游戏治疗实施方法,就能有效地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创编教学游戏是艺术教学中一个坚实的基本功。教学游戏的关键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艺术的教学,并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各种现象,揭示艺术教学和学习的发展规律。教学游戏的创编可从以下四个纬度来切入。1、基于学生生活的各种原生态游戏的提炼。2、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中的游戏。3、各种赋予情感的场景中的游戏现象(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商业的联谊会,学生的班会及校园活动中的学生游戏)。4、现代科技文化和在心理学研究进展下产生的各类游戏。总之,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这几大领域是艺术游戏的重要资源。在收集、整理和加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依据其特点和功能进行分类,形成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游戏。其中,学生原生态的游戏实践是教学游戏的源泉,要及时地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依据教学游戏的规律上升为教学的元素和结构,更好地设计和指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学游戏是一门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让我们感受《仿生舞蹈》这节课中老师对教学游戏的创编。 三、 试述艺术课程产生的教育背景
十九世纪末始于西欧的艺术教育运动,为了应对因现代技术文明而引起的所谓文化滑坡和人的异化,主张把艺术创造行为和审美趣味活动变为培养人才的一个本质领域。通过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把人和社会从其崩溃状态下拯救出来。这一艺术教育运动深刻影响到教育思想和教育学本身,并促进了教育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以后这一艺术教育运动所提出的共同问题,对美学乃至文化哲学和教育学进行了方法论和历史观的反思。但是课堂教学形式上受艺术自律论和古典主义的影响,学习依然局限于被动欣赏和模仿艺术品的机械表现中。这种用技术思维的方式来对待艺术的教学,用约定俗成的一套学院派的审美价值来规范普通学校中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被割裂在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的符号中,艺术教育自身日益萎缩。六十年代后期,随着艺术实践领域的发展,使得艺术自律这一口号终于不适用于学校教育。随即出现的艺术社会化这一口号却引起了艺术对社会的依赖性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功能的讨论。其一是因为艺术明显地存在于现实中,并且这种艺术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总是必然地对人的生活具有某些功能。这些功能依存于艺术所关联的文化的全部领域,并随着这个关联组的改变而改变。其二是从生命的历史观点来看,所谓生长,是在内部的展开和外部的接受(相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中实现的。于是,便出现了按照展开和相遇的两极性而形成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这里,虽然并非所有的体验都相遇,但相遇的确是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只有在两极相遇中人才能回归自我。以“节奏”为例,节奏一方面来源于流动,另一方面又来源于凝聚,只有流动性和凝聚性相遇,才能找到节奏的整体和灵魂。节奏性不仅是一切艺术形式和产生创造冲动的内在感受的表露(如形象、语言或声音等媒介,都会以节奏的形态出现),而且是世界本身的脉搏。所以节奏能把自然、人类、艺术之间相互连通。节奏是它们之间共同的东西、具有联接作用。富有创造力的人,可以成为宇宙生命脉动的直接体验者;凡具有节奏素质的人就可以体验与艺术家一样的感受。
照内部渗透和外部相遇的原理导致的今日艺术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
、把艺术教育引向广义的艺术(更确切地说,就是引向视觉、触觉文化,或作为证明个人、社会、精神存在的一个领域的审美实在)。
、艺术教育培养的是那种可以与广泛而普遍出现的陋习对抗、并打破它们的人。在艺术教育中,人应当学习如何让人了解自己的本领,学习如何创造和认识别人。
、把艺术教育引向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并对社会人进行艺术训练。
我们感受一节正在探索中的综合艺术教育课。
四 、为什么艺术课程特别强调艺术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作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课程不是单纯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意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它没有直接的功利目性,不单纯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教给学生,而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
代社会人才结构是创造力、人文素养,道德境界这三者的契合。这三者的契合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息息相关的。所以艺术课的特征之一是学生在丰富的创造中提高艺术能力。艺术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如果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无法解读艺术符号中的含义的多样性,艺术的创作也就无法创新和突破。这样来看,人文素养是唤起人类想象力的内在资源。
术课程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师生的心灵,接近师生的生活,表达师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它不再把人训练成技术的奴隶,而是把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它不仅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是什么”的问题,还引导学生作“艺术应当是什么”的价值思考。只有通过一种健康的价值导向,艺术课才能促使学生不但思考认识的目的和意义,不断追求人生的完美化。价值思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性和人格。
五、
如何认识高中艺术课程实施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评价不再仅仅是以甄别和选拔学生为目的,而是更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可见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如下: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