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视课程目标信息化

ICIII

1 审视当下课程目标信息化

课程目标的设计、传递、实现和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过程。我国的课程目标信息化已经进入课程目标输入信息化、传递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但尚未进入课程目标设计信息化,因而我国当下的课程目标信息化是肤浅的,有待深化。 1.1 当下信息化了的课程目标基本上是课标具体内容标准的拷贝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中小学课程目标传播信息化已经蔚然成风。这种变革对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中小学课程目标信息化仍然只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载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的文本。例如:“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这种信息化了课程目标有 五点不足:

⑴ 数字化欠深刻。各种媒体,这表明被信息化的课程目标只是其物质外壳,并非深入其实质,拓展至整体。

⑵结构欠完整。它只明确了师生教学的具体行为。较完整的课程目标,如:通过比较来区分法语中的u和ou发音。这里,“法语中的u和ou发音”为两个技能点,是课的..内容。“通过比较来区分”中的“比较”是习得行为,即认知活动,“区分”是习得性..能,是一种认知能力。“比较”和“区分”都属于功,“比较”是通向“区分”的通道,是既有认知能力或曰低级认知能力,“区分”是“比较”的结果,是新质认知能力或曰高级认知能力。这是为了“区分”而去“比较”“法语中的u和ou发音”。

⑶预期欠全面。任何一个教学事件的结果都应当是学生同时习得知识、技能和情感,而前述文本所预期的教学结果只有其中之一。

⑷形同虚设。在课程具体实施当中,学习主体不能体验到课程学习的价值。当下流行的学习软件的基本结构是:①目标;②问题;③习题;④评分;⑤习题解答。其中①仅仅是课程目标的文本式陈述,前述学习资源当中①与②③④⑤之间的缺乏实质性关联,因而课程目标的整体功能有局限性。

当前,国内利用学习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工具来承载和传播的电子教材,在我国不仅仅走进了各级各类学校,还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足以证明国内有条件的学校、家庭和学生积极接受课程数字化学习,并且证明课程教学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较大范围的铺开。很显然,课程目标信息化寓于其中。在电子教材当中,直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的文本,然后是达标说明、学习辅导和学生练习,学生作答完毕,给出“真棒”之类的评价和分数,最后是习题答案和分析。

2.2 数字化学习是课程目标信息化的新台阶

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比如“聪聪学数学”、“聪聪识字”等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达成学习目标。这是课程目标信息化的新台阶。结合这类学习资源的实物和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并经过分析,做出如下归纳。

001

ICIII

⑴ 数字化学习的界定

所谓数字化学习就是,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①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 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的。

⑥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是其基本要素。 ⑦数字化课程目标储存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当中。 ⑵数字化学习的意义

① 数字化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里学习。从时间上说,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不能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所以,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信息时代,个体的学习将是终身的,个体的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当然,这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即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内容和途径要转向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② 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也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主要特征。我认为,信息素养包含着三个基本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呈现交流的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与理解能力,即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逐一的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确定论点的充分性;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融入到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⑶ 数字化学习的要素

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

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

002

ICIII

有创造性等特点。

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等途径。

⑷ 数字化学习的模式 情境 ? 探究

主要适用于课堂讲授型教学中,分为如下步骤: ①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②指导初步观察情境,提出思考问题,借助信息表达工具,如Word、BBS等,形成意见并发表。

③对数字化资源所展示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进行探索性的操作实践,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关系和规律

④借助信息加工工具,如PowerPoint,FrontPage等进行意义建构。 ⑤借助测评工具,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 资源利用 ? 主题探索 ? 合作学习

主要适用于校园网络环境,分为如下步骤:

①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

②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选择并确定学习主题,并制订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计划进度。

③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④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

⑤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选优去劣的分析。 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活动,如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或角色扮演等。 ⑦形成作品,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电子文稿、网页等,并向全体同学展示。

⑧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价作品,形成观点意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校际合作 ? 远程协商

主要适用于因特网环境,分为如下步骤:

①在不同国度、地区或城市,各自选择几所学校作为地区成员实验学校。 ②在各地区实验学校内,各自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③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内部分工,分别进行问题探索。

④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地区的实验学校,通过上网,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网页并通过下载,获取相关信息。

⑤利用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同学分工合作,建立小组网页。 ⑥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并进行讨论。

00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