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察,认识水的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基本特征。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动。用眼睛观察,排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除牛奶。用鼻子闻气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特征。 味,排除白醋。用舌认。 头尝味道,排除盐水。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总结:水是无色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没有味道的。 特征。 三、将同样多6、出示三种不同形状观察三个瓶子,找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的水倒入不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它们的不同——形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同的透明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不同。 子中,观察水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 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的形状的变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化。 状会有什么变化? 的形状,并用水彩笔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7、教师演示:将染成画出来。 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讨论后得出:水没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固定的形状。 察并画图。 8、带领学生完善气泡 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9、请学生在水龙头下学生代表在水龙头下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水,在手背上面握一握水。 面握一握水,说说感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滴一滴水,感10、组织学生在手背上受。 知水的流动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分组活动:在手背上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性特点。 11、带领学生完善气泡滴水,观察水流动的认识。 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方向。 流动。 讨论后得出:水会从高处往地处流动。 六、板书设计

11

没有颜色 透明的 会从高处往 低处流动 水 没有气味 我的构思:

教学反思:

5.玩转小水轮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来尝试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列举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发电等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点:

12

没有固定的形状 没有味道

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三、教学难点:

在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 2厘米左右厚胡萝卜块、铝片4片、长铅丝一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利用生活中1、出示玩具水轮。 玩一玩玩具水轮,观察组装小水轮活动,意在激发的材料组装一2、出示身边的材它的结构。 学生动手制作的快乐。通过个小水轮,并让料,通过视频介绍用胡萝卜、塑料片、铁动手做,认识水轮的结构,它转起来。 水轮的做法。 丝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并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技术上3、组织各小组制制作一个小水轮,并用的小难题。 作水轮。 吹、拨的方法让它转起来。 二、用水的力量4、组织学生用水在实验中总结经验:漏通过用水玩转小水轮活动,让小水轮转起的力量让小水轮斗不能挡住叶片,水流在认识水的流动性基础上,来。 转起来。 要落在叶片的外部。 感知流动的水流有力量。 5、组织学生分享在实验中感知:流动的经验。 6、讨论得出:流动的水有力量。 水有力量。 13

三、用水的力量7、提出探究的任讨论影响小水轮旋转快通过两组探究实验,引导学让小水轮转的务:怎样让小水轮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生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更快。 转得更快。 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怎的高低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8、组织学生分组样比较才公平。小组合慢,初步建立公平实验的思实验,探究水流量作探究水流量的大小对想。 的大小对小水轮小水轮旋转快慢的影旋转快慢的影响。 响。 9、教师和学生共学生代表与教师共同演同演示:水位高低示水位高低对小水轮旋对小水轮旋转快转快慢的影响。 慢的影响。 得出结论: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 四、拓展 播放图片和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展示人类对水力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较远,利用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源的利用。 六、板书设计

玩转小水轮

转起来 流动的水有力量 转更快 增加水量 提高水位

14

方面科技产品给人类生资料,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活带来的便利。 水力资源带来的便利。 没有固定的形状 没有味道

我的构思:

教学反思:

6.盐和糖哪儿去了

一、学习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 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面粉2份,水2杯,搅拌棒2根

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

演示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搅拌棒1根,课件,板书

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