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作者:樊林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网络作为大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以及娱乐的重要工具,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在思想、文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时俱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负面影响 对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作为社会新事物的主要接受者和实践者,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都逐渐步入了网络化时代。网络时代知识信息非常丰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以及娱乐的重要工具,网络学习在给大学生带来了光明前景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增强自律意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积极的一面,弱化其不良影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

1 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1 网络给学生思想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消除了地域和国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制度等极易导致大学生本不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混乱。互联网在大量传播各种有益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迅速传播着一些有害的网络文化垃圾,大量的网络文化垃圾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于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又缺乏对网络文化垃圾的鉴别、筛选和抵制能力,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常常会发生偏颇。因为好奇心驱使,部分学生常常会主动搜索关注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站,久而久之,受到这些网站内容的影响,这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降低、道德水平也在日趋下降。这就使得教育工作者不好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1.2 网络给学生文体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当前,大学生们承受着学习、考研、就业、恋爱等多重压力,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受挫,而在网络游戏中却可以转换为英雄、仙女等角色,在暴力的打杀中释放压力,在不断升级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在一些网络游戏中,心仪的玩家甚至可以结婚,举行结婚典礼,使一些恋爱受挫的学生也找到了宣泄的渠道。上述种种导致这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陶醉于网络游戏带来的幻想和快感之中,宁愿坐在电脑前与虚拟人物打打杀杀,也不愿意与现实中的老师、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的各类文体活动。他们过度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即使他们精力充沛,也必然会导致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由此又会导致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旷课、夜不归宿,担心家长责备和学校的处分,又产生焦虑、苦闷的情绪,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恶感,因而学习成绩下降,缺乏自信;对游戏以外的活动缺乏动机,个人生活懒散,行为孤僻。总之,对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1.3 网络给学生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如今的网络已不仅仅是平面传播信息的媒体,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前社会中,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求职已十分普遍,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人为了节省时间,购物、交友都在网络上进行,从而出现了“宅男”、“宅女”这样的名词。如今的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写作业、交作业;查询图书、论文;购买学习、生活必须品;娱乐等等。网络大学生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带来了弊端。一方面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将学习生活安排妥当,造成许多大学生越来越“宅”,难得与朋友们聚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面对面聊天的模式,许多网络聊天平台是匿名的,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也可以将编辑好的对话修改后再发出,还可以复制网络流行的语言甚至段落给对方,使得人们在网络聊天时更加自信。所以,有些学生在人前常常是一副腼腆内向的模样,而在网上却幽默健谈。这类学生常常感到在网络中与人交往更加愉快,相对频繁的在网上交友,逐渐远离了身边的同学。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造成了网络人际圈大,现实人际圈小的境况。许多大学生往往是上网时情绪高度兴奋,下网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所以,网上交友的大红人也许会在现实社交中存在极大的困难和障碍,这是愦憾,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2 学生工作中的对策

2.1 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如QQ现在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学生们几乎都有自己固定使用的QQ号。又如人人网等实名制社交网络、微博等在大学生中十分流行。如果辅导员、班主任自己都不会使用QQ、微博等网络工具,就无从谈起利用这些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尽量掌握学生实名的网络通讯信息,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日志等,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的苗头。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真正贴近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容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老师可以利用QQ、MSN或飞信等通讯工具,使用学生中流行的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经常沟通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将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得学生愿意向老师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高校应加强对心理教育咨询队伍的建设,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指导,进而形成良好的外界环境,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

2.2 学生工作者要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通过网络开展学生文体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兴趣和学生的参与率。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能再一味的禁止学生上网,与其变本加厉的引起学生的逆反和好奇心,不如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健康的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可以依托校园网络,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构建网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开展学生文体活动时,可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在网上参与投票,或开设论坛让学生对该项活动中的选手或环节进行评论,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并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些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文体活动也可以逐步由关注转变到参与。另外,网络也可以对开展学生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建立学生工作QQ群,将主管的学生QQ都纳入群中,利用该QQ群发布各类通知、公告,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再如将学生加为飞信好友。当前在学生中,电脑的拥有率还不是很高,但手机已经几乎人手一部,使用飞信群发短信功能可以随时向学生发布文体活动、就业信息等消息,提高工作效率。

2.3 学生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要通过网络谈话或面谈等方式开解并引导沉溺网络的学生多与其他同学交流来往,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比如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参与率高,娱乐性大于参赛性的趣味运动比赛;组织学生到特殊学校或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人际交往氛围。在这些活动开展期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迎合当下大学生喜欢“晒”的特点,及时将活动内容“晒”到相关网站或微博,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进这些活动中来,通过参加这些有趣的活动,结交更多现实中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李书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教育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2]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08). [3]刘艳花.高校学生工作网络化的利与弊[J].价值工程.2011-02-18. [4]高华清,桂崇文.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做好高校学生工作[J].才智.2011(17). [5]罗德明.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8(2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