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课题-Microsoft-Word-文档

挖掘韶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有效德育教育

湖南省韶山市银田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成为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中的非常重要一环,也是体现各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学校理应以敏锐的眼光关注地方文化资源,将其纳入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视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早在1952年,湘潭最早的农村文化站就出现在韶山银田镇,随后韶山文化馆在毛氏宗祠成立。 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文化资源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散存于各种不同的媒体上或尘封于纪念馆、档案馆,利用价值不高,以至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仅仅停留在表象性的评说之中。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社会环境复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一些旧的、传统的文化了解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小学生对家乡文化知之甚少。随着外来文化铺天盖地地涌入,学生知道的最多的是日本动画片、香港武打片、台湾言情片、韩国偶像片以及歌星、影星等等,对祖国、家乡缺乏深厚的感情,这对他们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不利的。爱国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的情感应从热爱家乡开始培养,只有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才能萌发对家乡由衷的热爱,进而升华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课题比较少。而让学生利用实践活动,挖掘本土文化的课程资源的则少之更少。,

为了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建设家乡。因此,我校确立本课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挖掘韶山红色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从小去感受、去积淀家乡文化的精髓,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1.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2.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 三、理论依据 1、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进科学技术如系统论、一般控制论、信息论的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提出的综合研究人类行为的需要的情况下,由有关学科领域的人们汇合在一起共同协作才逐渐形成起来的。它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原则和规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从各个侧面来探讨和发现社会生活中人类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规律,从而达到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其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本课题将利用行为科学理论研究乡土韶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价值。

2、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主张借鉴计算机对信息加工的原理来探索人的认识过程的研究倾向。它把人看作是有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把人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和提取过程,对人的注意、知觉、表象、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主张知识具有决定行为的重要作用,强调认识、理性的地位;重视内部的心理过程,突出人的心理认知的主要性和能动性。主要代表人物有纽厄尔、西蒙、奈瑟等。本课题将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乐至名人文化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据此,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

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本课题中我们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合理融合,创设学生学习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红色校本教材开发和应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研究,探索出校本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意识。 (二)研究内容

1.进行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在考察、采访、咨询的过程中是如何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

2.探索建立乡土文化资源网站的策略。主要研究三湘名人文化资源网站的设计原则、运行和维护策略、主要结构、主要内容。

在网站的设计上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统与分相结合的原则;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教与研相结合的原则。在网站运行和维护上将采取以下措施:专人审核上传资料,确保内容健康,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纠纷;专人负责网站管理,确保网站运行的稳定与安全。网站结构初步设计以下模块:醴陵概况;民俗风情;醴陵名人;历史纪实;五彩瓷器;饮食文化;文艺作品;旅游景点等。

3.探索醴陵文化资源网站、校本教材、专题片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策略。主要研究利用醴陵的民俗风情、名人故事、历史纪实、五彩瓷器、饮食文化等对我校学生进行爱国、爱乡、爱校等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养培养的措施及其作用。 五、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其中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名人的出生地或战斗、工作的地方,搜集他们故事或遗迹;到出产瓷器的几家大厂家去采访、录像;发动全体师生到各乡镇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运用问卷或座谈,了解我校师生对醴陵文化资源网站建设和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2、文献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