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10.2 直方图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直方图是数据整理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学业水平考试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考查占有一定比例,后今后学习信息收集统计起到铺垫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分布图,并能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推理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目标。
2、教学目标:
(1)认识直方图,会画直方图,会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
(2)进一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会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画直方图,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 (2)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①决定组数和组距;②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①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制作这
种统计图的方法;
②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1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从学生小明调查了他们班4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 学生熟悉的问题(单位:升),结果如下: 55 42 50 48 42 34 38 39 40 51 50 42 43 47 52 ?48 54 52 38 42 52 41 46 35 47 53 48 52 47 50 49 57 ?43 40 44 52 50 49 37 46 思考1: 独立思情境入手,学生可以用考, 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要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再分求的队员,(1)要知道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组交流, 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利用 我们应该怎样做? (2)小明班40名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内变动? 思考2: 频数分布确并汇定人选的方总解决问法,有利于要知道40名同学的家庭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内的用户比题的方法 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系统较多,为此需知道: 1.将40个数据做何整理? 2.若分组,分几组比较合适? 3.组数的多少由什么决定? 那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建构新知 探究一:方法探索 学生 让学生学习,进而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自学课本145—147页,结合导学案,完成预习内容部分观察学习通过预习自练习。 探究二:过程探索、问题解答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是57,最小值是34 它们的差(也称极差)是57-34=23(升) 知道这组数据的变动的范围有多大。 57 …… 34 23(升) 2、决定组距与组数:
2
目标 学,初步找按照到解决问题目标自学的方法。 课本 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根据方图描述数找到的方据的方法, 145-149页 将这组数据分组,并决定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组法,具体进一步体会距) 组数= 最大值-最小值=23=72 应分8组 组距33应用在实表格和统计际问题中 图表在整 理、描述数强调:决定组数与组距的一般规律:数据越多,分得的组数也越多。 假如数据总数为n 当n≤50时,则分为5 ~ 8组; 当50≤n≤100时,则分为8 ~ 12 组; 分组讨论: (1)如果组距取2或4或5,可将数据分成几组? (2)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 3.列表整理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分 组 34≤x<37 37 ≤x<40 40 ≤x<43 43 ≤x<46 46 ≤x<49 49 ≤x<52 52 ≤x<55 55 ≤x<58 合 计 划 记 正 正 正 正 频 数 2 4 7 3 7 8 7 2 40 频 率 0.05 0.1 0.175 0.075 0.175 0.2 0.175 0.05 1.00 请学据中的作用 生回答,教师做补充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教师组距、组数、强调注意 频数等概 念,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分组理解他们在讨论 教师统计中的作用,体会他们的含义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格中出示表 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格,指导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组距 0.21 0.18 0.15 0.12 0.09 0.06 0.03 0 34 37 40 43 46 49 52 5558 通过解学生如何决问题的具对数据进体过程掌握行统计 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会列频数分学生布表和画频认真听数分布直方人均日用水量(升) 小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
讲,仔细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