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与能力的培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同时,我们普遍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明沉淀为人格”。如果我们真的达到了这样的美好目地和本质要求,那人类可能前进很多年了。但人类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性,以及历史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使命的艰巨性,我们只能说努力发挥蚂蚁移泰山的精神。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我认为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在学习中得到身心的愉悦,教育者也是享受教育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解决因人类实际问题而需要提出各种问题的功效,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寺庙,宫殿的建设,武器与工事的设计等等,数学往往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现在全球一体化,人类探索宇宙对数学的应用就更重要了。而高中数学更接近实际生活,是实际问题的升华,提炼,更能还原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对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就更具体和重要!如果学生学好了高中数学,真正体会其解决问题的思想,那么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原形,并解决它,甚至创造性的解决类似的问题,数学在学生能力方面才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高中数学从内容的设置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那么怎样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达到对能力的培养呢?怎样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让学生学到一身受用的东西呢?过程,让学生大脑里装的是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不是空洞的结果。我认为针对高中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一.还原知识产生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情境,有些需要学生解决,有些直接可以看出来,但无论怎样,学生体会了从问题—探索—疑惑—顿悟—解决的过程,这是他以后在人生中要独自经历的过程。例如我们在向学生介绍分段函数时,一个二次函数分段,书中介绍了游乐园里的圆形喷水池,怎样设计才能达到喷水的效果,这就是两个抛物线组合。让学生投入其中,来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知道数学真的很有用,最后向学生提出我们广州亚运会上美轮美奂的喷泉又是怎样设计的呢?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我们很多学生很怕这部分知识,我想可能是初中未涉及,离他们的原知识最远。我们在介绍的时候用细胞的分裂,由1个分成2个,2个分成4个。。。。。这个速度快,可以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函数去检验一下,不行,再来学习。还有放射性物质的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物质是原来的一半,等等。还原问题产生的情境,让学生脑袋里装的是一个个问题的情境,他会记忆长久,会学会分析问题。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先提出钟摆运动,水波的振动,物理当中的单摆等等,让学生找到知识的原形,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具体的,即使以后不学数学也能记起数学情境,帮助其解决其他
的问题。
二.让学生参与某些公式结论的推导过程。如果他认真的参与,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无论过多久,他们能推出来,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他也体会到一个结论的推导要付出的艰辛,要有很严密的逻辑思维,养成严谨的作风。在学习三角函数余弦两角和差公式时,如果不让学生体会的话,学生肯定也能记住公式,并很好的解题,但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是解题的机器,“高分低能”也许就怎样产生了,出入社会就觉得数学学的没用了。因为没有学到我们数学最好的东西——探索。成功的喜悦在数学中最能体会得到,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这个公式时,是先想怎么解决,然后推导。因为我们这个公式的推导是很巧的,也是不易想到的:利用单位圆,找坐标,两点间距离公式。我想这也是2010年四川卷19题考这个公式的推导的原因吧!还有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能很多学生不记得推导过程,只记得结论,照样可以考高分,考大学,但能力没得到锻炼。这个公式也是很巧妙,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让我们的问题的到解决,其中也考了我们的运算能力。还有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微分思想将弧线看成了直线。微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直观上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对我们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也打下了基础,我们看问题,想事情就多了一种思维方式了。
三.鼓励学生探索,怀疑,创新。数学对于人来精神文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