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 第4 课时 总计第4课时 主备人:张川良 投放日期 2017年3月12日 一次备课 课题: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出示学习目标: 二次备课 二、自学质疑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 (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2、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 3、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三.小组交流 学生就自学质疑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四.展示点拨 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 五.训练拓展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六.小结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园子的自由:动植物 我的自由:栽花 拔草 种小白菜 铲地 浇菜 ??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5课时 总计第5课时 主备人:张川良 投放日期 2017年3月12日 一次备课 课题: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直接导入: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童年的发现,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二﹑自学质疑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并各组两个词语,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 一本正经: 澄澈: 进化: 困窘: (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 )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完成导学案“初读感知”) 三.小组交流 学生就自学质疑中的难点问题小组进行交流。 四.展示点拨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 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五.训练拓展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 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 驱逐感慨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6课时总计第6课时 主备人:张川良 投放日期 2017年3月1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教师: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 板书:儿童诗两首 二﹑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小组交流: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你最喜欢哪句诗或者诗的哪一节?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你可以描绘出自己达成愿望后会是怎样的吗? 教师指名答,并给予鼓励。 3.将所想的画出来,小组内交流欣赏。 4.欣赏交流第二首诗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