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方案
一、引言
(一)平台建设背景
交通电子口岸是运输工具、旅客、货物等核心信息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一个基础信息平台和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是国家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了4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16个港航EDI中心,成为交通电子口岸的主要实体。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和港航EDI中心不断完善电子数据交换功能,建立了新一代港口电子数据交换中心运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港航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部分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电子口岸重要的基础性平台、口岸电子商务运作平台或区域物流信息的数据中心,有力地提升了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运输和物流的便利化。
在港航EDI系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尚未建立全国性统一的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行业运行数据中心,区域间集装箱运输信息缺乏交换和共享,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此,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0〕670号)关于用五年左右时间
建成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要求,必须加快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通知》(厅水字〔2011〕192号),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平台总体架构 (二)建设目标
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建立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运输和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利益人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促进国际运输和物流便利化。
一期目标是实现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此后,逐步实现集装箱动态信息等运输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二)建设原则 1.政府牵头,企业共建。
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公共信息服
务,具有公开、公正性。各地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由各级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具体建设和实施由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港口企业、技术支撑单位和信息化建设实体共同承担。全国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
2.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覆盖范围广。因此,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实施和建设,成熟一项,则推出一项信息服务,逐步扩大信息服务的内容。
3.强化质量,不断完善。
信息数据质量是信息平台正常运行的关键和重要保障。基础数据的质量不高、缺失或者不准确,将严重影响平台的可靠性和作用。平台建设要强化数据质量,确保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要根据运输和物流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信息服务,完善信息服务功能。
(三)平台(一期)总体架构
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国际集装箱船舶动态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