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一.压疮的新定义:

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二、压疮的分期(分四期)

Ⅰ期:皮肤完整且出现发红区,在受压发红区以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

Ⅱ期:皮肤损伤在表皮或真皮,溃疡呈浅表性,临床上可见表皮擦伤、水泡、浅的火山口状伤口。

Ⅲ期:伤口侵入皮下组织,但尚未侵犯筋膜,但尚未侵犯筋膜,临床上可见深的火山口状伤口,且已侵蚀周围邻近组织围邻近组织。

Ⅳ期:组织完全被破坏或坏死至肌肉层,骨骼及支持性结构(如肌腱、关节囊)。 三、各期的护理及处理原则 Ⅰ期:淤血红润期

敷料选用:泡沫敷料、皮肤保护膜、透明贴。

处理原则:解除局部受压 ,改善局部血运,去除危险因素,定时翻身,避免压疮进展。 Ⅱ期:炎性浸润期

处理原则:防止水泡破裂、保护创面、预防感染。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Ⅲ期、Ⅳ期:浅、深度溃疡期 Ⅲ-Ⅳ期压疮的敷料选用: (1)存在硬痂

可外科清创或水胶体敷料盖于伤口上(24-48h可使痂皮软化)。 (2)渗液多,黄色坏死组织覆盖的伤口 1)水凝胶(清创)+泡沫敷料;

2)美盐或藻酸盐等吸收性敷料+纱布或泡沫类敷料或泡沫银敷料(疑有或已经存有感染的伤口)。

(3)红色期伤口:肉芽新鲜的,要注意保护,促进肉芽生长 1)盐水纱布湿敷;

2)根据渗液选择藻酸盐或溃疡糊填充创面+纱布或封闭敷料覆盖 处理原则: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1).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 冲洗,以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2)感染的疮面应定期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对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医生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

四、压疮的局部评估 1.压疮的大小、潜行 2.分期 3.形状 4.部位

5.渗出液的量 6.感染? 7. 疼痛?

五、压疮的记录

压疮的部位、大小、组织形态、气味、渗出液、潜行隧道、有无存在感染、周围皮肤情况、病人一般情况及基础疾病都需要做好记录。 六、手术室压疮

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7 天内发生的压疮, 其中以术后1~3 天最多见,这种压疮的部位与手术时采取的体位密切相关,好发在骨隆突处。 七、压疮发生的机制

1. 压力 压疮形成的关键是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皮肤及其支持结构对压力的耐受力。 2. 外因 外因包括剪切、摩擦和潮湿。

3. 内因 内在因素包括高龄、体重、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活动减少等。

4. 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这三力分别作用于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损伤,共同作用产生压疮。

八、手术压疮发生的因素 1.手术体位 2.手术时间

手术持续时间是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组织损伤的风险将增加两倍。手术持续时间并不总是产生压疮的首要预示。 3.手术患者自身 4.麻醉

麻醉使用的所有药物都会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导致一定程度的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而血压降低会导致组织灌注减少。麻醉和手术低体温的综合作用导致灌注减少。 5. 易受损伤的手术患者

65岁或65岁以上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最高。老人的肤更可能遭受组织损伤,因为老人的皮弹性更差,真皮更薄,胶原、肌肉和脂肪组织更少。 九、常见手术体位的重点保护部位和摆放要点 (一)平卧位

平卧位摆放重点保护部位:枕部、骶尾部、足跟部。 摆放要点:

1. 避免头部的过伸或过屈;

2. 约束手臂的单子要保持平整,不能在身体下形成皱褶; ? 3. 双腿分开,避免两腿相互接触使用单极电刀时造成烧伤 4. 重点保护部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二)俯卧位

俯卧位重点保护部位:前额、髂前上嵴、膝关节、足尖、眼睛、鼻尖。 摆放要点:

1. 保护好病员的眼睛,避免角膜的损伤; 2. 腋下加软垫或水袋,避免腋神经受压; 3.?双上肢置于头部上方,固定好手的位置;

4. 膝部及足背部给予软垫或水袋保护,约束带不要压迫腘窝部 5 .重点保护部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三)侧卧位

?侧卧位重点保护部位:耳廓、肩部、肘部外侧、髂嵴、膝关节外侧、足尖、眼睛、受压侧外踝、女病人的乳房。 摆放要点

1. 头部下使用薄垫,使颈椎与身体轴线一致

2. 腋下加软垫或水袋,避免腋神经受压

3. 侧卧固定器选择支点的位置是腰骶部和耻骨联合,注意保护与身体接触的地方; 4. 双腿间放置泡沫垫,应放置在大腿根部,充分将两腿分开;

5 .肾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弯曲;同时注意将腰放在腰桥的位置; 6.胸侧卧位时,上腿弯曲,下腿伸直; (四)截石位

?传统截石位重点保护部位:枕部、双侧肩胛部和骶尾部、腘窝。 摆放要点:

1. 调整腿架合适的高度;双腿外展时,避免外旋; 2. 腿架上加软垫,避免腿架边缘压迫腘窝; 3. 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4. 臀部置于床缘或略出床缘

5. 重点保护部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十、手术室压疮的预防 (一)压力

手术压力再分布:支撑表面使压力再分布,而不是使压力减小和释放。这些用具用来防止发现压疮或有助于减小接触面组织压力。 1. 体位垫的使用

? 合理选择水袋、泡沫垫等保护患者受压的部位 ? 扩大受压的面积,使局部压强减小 2. 体位用具的使用

适当的选择防压疮的产品,比如湿性敷贴等产品保护受压部位 3. 适当改变受压部位

? 若手术时间过长的手术,可在征得主刀医生的同意后,适当的调整手术床的角度,比如稍微左倾或者右倾 (二)外因

采取合理的方法,有效减少剪切、摩擦和潮湿。 1. 减少剪切

? 通常发生在坐位、半坐位状态

? 避免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时 2.减少摩擦

? 保持床单的平整

? 摆放体位及搬运患者时避免拖拽等加大摩擦的行为 3. 减少潮湿

? 使用切口贴、无菌套等保持手术区域的干燥 ? 使用的床单保持干燥 (三)内因及其他因素

? 术前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术中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积极预防压疮 1. 加强术前宣教

? 更多的需要病房及手术医生宣教,比如戒烟,纠正血清蛋白低、营养不良等状态 2. 积极改善血液循环

? 术前合理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快速补充容量 ? 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手术患者的出血量,必要时输血 3. 保暖

? 术前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26℃ ? 使用加温后的冲洗液进行冲洗 ? 输血时,适当给予复温后输入 十一、手术室压疮管理

1.评估:根据《手术病人压疮危险评估表》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年龄、体形、受压点皮肤、手术体位、麻醉方式、预计手术时间及特殊手术因素。

2.填表存病案:评估分值≥12分时应填表归病历保存,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字。

3.根据要求正确安置体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术后查看皮肤状态,认真交接班并记录。 4. 申报:术后详细填写压疮风险评估汇总表,对术前有压疮的患者或术后发生了压疮的患者应申报。

5.反馈:术后一日需作回访,分析原因并改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