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
同心县实验小学 丁晓忠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过去的美,培养审美,了解毁灭经过,牢记国耻,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教学重点
本文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
第 1 页 共 8 页
了解;同时还可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教学难点
同样,因为介绍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因此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也是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难点,首先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化功能。把描绘圆明园过去辉煌的图片课件与课文屈辱见证的音像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谈感想,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要重视朗读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增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在新课程实施的当下,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已实现“律动”,学习方式也在大转变,大多数学生已初步形成乐学善问的习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但由于本篇课文描述的内容已被毁灭,无法再现,再加上文章内容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时间跨度大,理解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有一定难度的。
2、相应对策:
基于上述原因,课前师生要做好学习的铺垫——查阅搜集相关图文资料。组织者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既圆明园辉煌过去的美景展示,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的、更形象的了解;被毁灭后的惨景展示,一美一惨的鲜明对比,使学生爱恨交织;再加上被毁灭时的场景播放,更是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课堂中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内化,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法研究:
商定研究主题——选定研究方法——相互协作探究——记录研
第 2 页 共 8 页
究成果。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同学们 ,让我们搭上旅游快车去祖国的天南海北欣赏一下风景名胜吧! [课件演示] 园林风景名胜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课文的欲望,为学文奠定情感基础。] 2、欣赏了优美的风景名胜,你最想干什么?(生答)如果这些风景名胜一一去游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曾经有这样一座园林,只要你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它就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课件出示“圆明园” 三个字] 可是它已经被毁灭了。 [课件演示]带有毁灭声的“的毁灭”三个字。 [设计思路:以新颖的方式调动学生高度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1)、谁毁灭了圆明园?(2)为什么要毁灭?(3)怎样毁灭的(4)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5)毁灭以后是什么样的?…… [设计思路: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问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课题中的疑问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评价和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自查初读情况。 [课件演示] 课文中评价和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3、读一读,哪几句是赞美、评价圆明园的过去。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重点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文本的展示,既便于学生自查初读情况。又在分析句子过程中,明确到课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过去,便于学生分清课文的主次,为后面问题的创设埋下伏笔。] 三、商定研究主题。 第 3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