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

裴学辉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商品销售问题何时获得最大利润这正是我们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范畴,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后,很容易求出最大至于最小值,从而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即时否把实际问题表示为二次函数,是否能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学生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有大但好奇好胜的特点,本节课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 培养和提高学生全新的思维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鼓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把更多 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 值)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 2、通过对“矩形面积”和销售利润“的学习和探究,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大值“的知识灵活用于实际,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 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销售中最大利润问题,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 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出实际问题中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问题

探索销售中最大利润问题,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 辅导补习 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出实际问题中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 程设计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5分) 创设问题情境

现有6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1)若矩形的长为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若矩形的长为15米,20米,30米时,它的面积有多大?(3)从上两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回答,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发现了两个变量。

学生是否发现了矩形长的取值范围。 通过矩形的面积的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20分)

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阅读课本25页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矩形面积有关的量,教 师要深入小组参与讨论。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建立函数关系

(2)学生是否能利用已学的函数知识求出最大面积。(3)学生是否能准确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通过这种设计,让学生体会函数模型在同一个问题中的不同情况下可以是不同的,培养学生考察问题的完善性。

小组评价,问题生成(10分) (1)创设问题探究性情境

有矩形面积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得到:(1)二次函数是现实生活中的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综合问题,引发思考(11分)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