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发展型人本跨界大课堂语文学道

班级 高三( ) 姓名

编号: 高考一轮复习(020) 日期: 2016-12-17/18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展示课(时段: 正课 时间: 60+60分钟 )

学习主题(1分钟):1.归纳、总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考点知识;2.识记高考常见的“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的类型,和典型诗篇。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自研自探环节 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思维导图】 1、阅读《创新设计》P93-95的内容,梳理出学道背面的“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思维导图中 “考点内容”和“评价技巧”的相关内容; 2、回顾学过的和及之前阅读过的诗歌,完成思维导图中“常见类型”的举例。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合作探究环节 互动策略 A.两人小对子: 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常见类型”中各自.........列举的诗歌。 ...... B.互助组: 展示提升环节·质疑提升环节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展示课题一 思维导图 建议: 合作板书完整的思维导图,结合《创新设计》和平时所学,用具体诗句分析各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展示课题二 组长主持组内互助互惠、冲刺挑战,重点交流内容: 1、辨别“内容与主.........旨”、“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各自概括........上有何特点; .....2、交流【实战演练】..........的答案。 .... C.共同体: 实战演练 建议: 1、 板书【实战演练】中各道题目的答案; 2、 概述诗歌大意,展示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3、 总结一般解题思路和基本答题步骤。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①抽签:抽签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②预展: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 预时:20分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预时:60分钟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时:60分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