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的狂生形象

五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以《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这些狂人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及其所形成的文化语境,并对这些形象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价。论文首先对狂人形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基本表现特征。接着分析狂人形象赖以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然后通过对比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狂人形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来剖析作者与狂人形象之间的联系。蒲松龄塑造的狂人形象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寄托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表征出了他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聊斋志异》;狂人形象;文化语境;文化意义

I

五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The thesis studies the madman image of “Liao Zhai Zhi Yi”, and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character traits and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madman image. In addition, it also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images. First, the thesis classifies the madman imag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econd, the thesis discuss about the time and cultural context which generated the crazy man. And then, by comparing the bas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dman’s image and the life experience of Pu Songling’s, it analyzes the link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madman image. Pu Songling put a great part of his life pleasure and pain on the madman to shape the madman image which rests with his ideals of freedom. Besides, it reflects Pu Songling’s perspective and reflection about community life.

Key Word “Liao Zhai Zhi Yi” madman image cultural context cultural significance

II

五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引 言 ....................................................................... 1 一、狂人形象的基本分类 ...................................................... 2

(一)豪放自信、目无礼法的狂人 .......................................... 2 (二)佯狂诗酒、坚持自我的狂人 .......................................... 3 (三)不畏强暴、直面黑暗的狂人 .......................................... 3 二、狂人性格的基本表现特征 .................................................. 4

(一)豪放自信、目无礼法 ................................................ 4 (二)佯狂诗酒、坚持自我 ................................................ 5 (三)不畏强暴、直面黑暗 ................................................ 6 三、狂人性格形成的文化语境 .................................................. 8

(一)作者本身的狂人气质 ................................................ 8 (二)晚明思潮和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 11 四、狂人形象之文化意义及评价 ............................................... 12

(一)揭露并抨击贪官酷吏的恶行 ......................................... 12 (二)揭示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考官的昏聩与贪鄙 ..................... 12 (三)讴歌蔑视封建礼教自主的爱情婚姻 ................................... 13 结 语 ...................................................................... 15 参考文献 ................................................................... 16 致谢 ................................................................................................................................................................... 17

III

五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引 言

之所以选定《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阅读《聊斋志异))时发现,许多广为人知的形象都具有“狂”的个性。如席方平、贾奉锥、耿去病等。“狂”,就其本义而言,本谓狗发病,即疯狗,后来指人的精神失常。渐渐地,“狂”有了引申义,但在常人眼中,无论如何他们都很难摆脱其本义所带来的贬义意味。但是,蒲松龄却以“狂”为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命名,蒲松龄如何定义他们的狂以及他们的狂具有哪些非常态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涵呢?伴随着好奇的心理活动,我选择以《<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为课题,展开研究。

目前学界有单独研究《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还有学者将痴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专门谈狂的文章有王振星的《论蒲松龄之自狂》、李桂奎的《蒲松龄之狂与其笔下的狂人》、陈文新的《蒲松龄的自我确认和人生感慨—论<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这些论文将《聊斋志异》中的狂人做了分类,并结合蒲松龄本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二者存在互证因果关系。同时,将痴狂并举,共同纳入研究视野的论文,主要有张振国的《蒲松龄痴狂意象论》、张晓萍的《<聊斋志异>中的痴狂人物群像研究》和林高峰的《试论<聊斋志异>中的痴狂》。另外还有台湾学者陈葆文的《聊斋志异中的痴狂士人类型析论》一书。

本文以《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这些狂人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及其所形成的文化语境,并对这些形象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价。论文首先对狂人形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基本表现特征。接着分析狂人形象赖以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然后通过对比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狂人形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来剖析作者与狂人形象之间的联系。蒲松龄塑造的狂人形象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寄托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表征出了他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和思考。

1

五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狂人形象的基本分类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总共近五百篇,成功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或是花妖鬼魅,或是文弱书生,成为读者关注的一大焦点。其中,狂人形象自成一系列,作者为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激情,同时,作者还把大部分狂人形象作为理想人物予以颂扬。

狂人在《聊斋志异》中,是一个人数较多的群体。他们有着各别的性格性情,也有着不同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先对狂人形象进行简单的分类。

何谓狂?在强调低调克制的中国文化里,“狂”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带有贬义的字。“狂”字中的“王”,既表音,又表义。许慎《说文解字》说:“狂,狾犬也。”[1]P7“狾犬”就是狂犬。一只狗无所畏惧、自以为王时,就是疯狗;一个人不知内敛、狂妄自大时,就是疯子。

但是,并不是说“狂”字就没有正面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狂”便具有积极的高级精神形态的含义。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何晏集解引包咸语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邢疏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朱熹《集注》:“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按朱熹的解释,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是狂者的,“志极高”便表明是一道不低的门槛。而作为狂者,其“行不掩”,又似乎成了狂者的金字招牌。所以,我们对于《聊斋志异》里的狂人的审视,更多的应该基于朱熹的立场。 此外,对于“狂”,李贽《与友人书》也有一段深刻的论述:“盖狂者,下视古人,高视一身,以为古人虽高,其迹往矣,何必践彼迹为也,是谓志大。以故放官高论,凡其身之所不能为,与其所不敢为者,亦率意妄言之,是谓言大。”[2]P37这时,“狂”的语义已逐渐引申,指放浪形骸、举止出格、不拘时俗,且作为一种“不苟同”的处世态度,为诸多文人所标举。

前面说过,在《聊斋志异》中,狂人形象群十分驳杂,蒲松龄自己也未对其作出明确诠释,分类标准很难统一。这里,我们按照《聊斋志异》中狂人形象典型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豪放自信、目无礼法的狂人,佯狂诗酒、坚持自我的狂人以及不畏强暴、直面黑暗的狂人。

(一)豪放自信、目无礼法的狂人

《聊斋志异》中常见的开场模式是书生或读书萧寺,或书斋邻近郊野,忽有少女来就,或吟咏,或嬉戏,或相狎,给生活寂寞的书生带来乐趣。[3]186而在有些篇章里,此类狂人却成了主动者、闯入者,被惊吓、有惊喜的是异类。 大胆自信、率真自我、目无礼法、笑傲常俗是他们主要的性格特征。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