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第 一 单 元 《七 彩 桥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听:《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从《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
1.欣赏《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下面我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自何处? 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欣赏《唱着跳着做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师过渡: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
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师:而这所有的印象都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音乐无国界。还有一句这样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下面,我们欣赏一组中外结合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会对音乐桥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3.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
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 2)师: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到中国的呢?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简介“学堂乐歌”: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沿用10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效仿欧美建立起的新型学校。这类学校就叫做“学堂”,学校里的音乐课就叫“乐歌”科。当时的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沈心工等人用我国民歌、戏曲或者是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曲调,填上新的歌词,成为新歌在音乐课上教唱,这些歌曲就叫“学堂乐歌”。
3)出示《送别》歌词,师:这就是教育家李叔同为刚才的这首美国歌曲,创作的新歌词。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觉得词和曲是否相融?
4)完整欣赏《送别》,轻声跟唱,感受歌曲的意境。
5)过渡:1923年,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到东方演出,先后访问了中国、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异国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中国花鼓》。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两首克莱斯勒的作品,猜一猜哪一首是《中国花鼓》?
6)播放《中国花鼓》和《爱之喜》主题旋律,指名回答。
7)完整欣赏《中国花鼓》,完成P6听一听,连一连,理解音乐内容。
8)过渡:说到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最早恐怕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播放《丝绸之路》)汉朝时,我国的丝绸出口到古罗马,从当时的汉朝首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穿越戈壁、墩煌的茫茫大漠,途径印度等14个国家,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这条长达13000多公里的路途,历史上称“丝绸之路”。
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日本著名音乐家喜多郎先生在1980年创作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9)完整欣赏,感受电子合成音乐与东方古典文化的交融。
三.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采集与分享: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听:《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中外重大音乐交流活动的史实,充分理解“音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深刻内涵。
2.通过欣赏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抒发“共同妆扮地球母亲”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采集与分享: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音乐一直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在近现代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更是不可替代的媒介。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中外音乐文化都有哪些交流?
2.介绍:中国民乐走进金色大厅、三大男高音唱响紫禁城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的顺利演出、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
3.总结: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三.欣赏《手拉手,地球村》
播放《手拉手,地球村》,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愿望。
四.课堂总结:
第二单元:《友邻多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