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09

《边城》教学设计

学 科 课 题 语文 教材名称 《边城》 必修⑤ 年级 高二 教材出版社 学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期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鉴赏作品的环境描写,了解自然环境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通过细读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品味翠翠的人物形象,进而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3、结合人物分和环境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明确边城所要表现的的人性内核。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使学生对全著有一初步的整体感知。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作者及作品的有关情况,湘西凤凰的图片资料等。 3、课堂内组织学生进行泛读与精读,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教师作阅读提示,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人性化的阅读观点。 5、课外鼓励学生阅读全著,拓展延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1、重点:把握主旨和翠翠的人物形象;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2、难点: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教 学 重 点难 点 《边城》节选篇幅长,应该要组织学生预习或观看影片,以便课堂上有效地鉴赏。鉴赏的重点应教 学 放在品味如水一般纯粹、柔美、灵动的语言上,品味如水一般清纯、浪漫、多情的人物上,品味至真、思 路 至美、至善的自然之美、风物之美、风俗之美、人性之美上。教师要在学生与作品作家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作家理想的精神家园,感受“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主 要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资 源 课环节 时 第 一 一、 课 时 语言品读法、交流探究法 电影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条五百里长的湘西大走廊,北有风景,而南有人文。风景中的张家界和天子山,集聚了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那么人文中钟灵毓秀的“龙凤之俦”又是谁呢? 对,熊希龄和沈从文, 凤凰正是有了熊希龄和沈从文这样的人中俊彦,它才当得起“凤凰”之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沈从文,走进湘西,去领略那份古老而淳朴的美吧!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从风景和人文角度,鉴赏作心理准备。 思考湘西的特色。

1

1、走近凤凰之子——沈从文 【活动二】 ①沱江少年:(1902――1917) 探究沈从文的人生在沱江泡大的沈从文,为了能同这里的自历程,对沈从文有一个整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体的印象。 会了撒谎。在逃学的处罚中更加炼就了爱思索、(投影学生搜集整理的图片及文字,教师作爱幻想和倔强、自主、从容的品性。 ②军旅生涯:1917――1922 补充) 十二岁就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十五岁随军外出,曾做上士,后来还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过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这“放纵野蛮”的数载间,他看够了底层人物细微的悲欢。 ③闯荡北京: 熊希龄对布衣菜色的沈从文丝毫未表同情。而郁达夫则发出令人闻之色变的控诉——《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大力介绍沈从二、 文的习作给京城各大副刊。 ④水边的抒情诗人(汪曾祺): 《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⑤甜酒·苦酒――沈从文的爱情生活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⑥被流放的歌者: 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载《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第1辑)中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作家。历经磨折的沈从文1988年逝世,1992年,沈从文的骨灰由其家人护送回故乡凤凰,一部分安葬于听涛山下,一部分洒向沱江清溪之中…… 2、投影搜集到的沈从文的照片、故居的图片。 1、走进边城 (1)“边城”的概念 ①边城泛指地处边远的小镇,一般较为安静、闭塞,而《边城》虽然也说的是一个湘西边远小镇上的故事,但是它已在沈从文的笔下成为了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②沈从文这样解释边城这个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2

这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地在课外完成,课内仅展示成果。激发了阅读兴趣,便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活动三】 1、探究“边城”的内涵。 2、投影学生搜集的图片或文字。 3、学生概说情节。 三、 1、对“边城”和《边城》进行辨别。 2、对边城的美景有一直观印象。 3、了解整部小说的情节,为课文的鉴赏做准备。

(2)《边城》的创作动机: 沈从文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引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3)投影有关凤凰的图片或文字。 (4)概说《边城》故事情节。 四、 1、鉴赏风景美: 【活动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说《伊豆的舞1、 鉴赏风景美。 女》体现了日本文化,电影《大篷车》体现吉2、 鉴赏风俗美。 普赛民族的流浪文化。音乐《茉莉花》体现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史诗《格桑尔王》体现藏族文化,那么《边城》如何体现湘西文化,请各自找出文中描写湘西风物的句子,体会湘西自然之美,然后小组交流,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2、鉴赏风俗美: ①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过年: 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②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 祥和、和睦、和谐。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1、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理解环境与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2、 问题的提出与其他文学艺术进行比较,更能突出《边城》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