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传热比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一课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传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生活中传热的一些概念虽然不清,但是学生对传热有一定的感悟。可以通过小实验进行感悟、理解概念。
学生对选择材料进行对比实验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当中要有适当的提示与引导。
学生对于热传导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是有一定困难的,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直观化。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科学探究目标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3.科学态度目标
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五、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
铜棒、不锈钢棒、铝棒、塑料棒、木质棒、凡士林、烧杯、绿豆、热水。 1.聚焦问题,设疑激趣。
以变色杯子导入,课前教师边向杯子内倒热水,边让同学们观察,从而引出传热的课题。
延伸到金属制的格尺及塑料制的笔等是否可以传热,由具体的物体引出金属、塑料、木头等材料也都可以传热,但其传热效果不同,引出课题:传热比赛。
2.合作游戏,探索新知。 (1)实验教学过程
①设计创新教具,以不同材料的小棒为实验材料,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严谨的进行实验。
②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③进行实验,全班汇报交流研讨,总结实验现象。
④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
⑤改进探究金属实验的步骤,相比书中的演示实验,本实验更具直观性。 (2)实验改进要点
①创新设计实验,以不同的材料为切入点,使实验效果更加直观。 ②创新设计教具,使探究更高效。
③两个实验为叠加状态,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能更加明确第二个实验步骤,使结论呼之欲出。
(3)实验原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
(4)实验教学内容:不同材料导热速度不同,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不好的材料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研讨交流,拓展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以及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创意设计,深度思考。
创意实验改进:探究铜、铝、钢的导热速度
(1)选择材料:形状相同、大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铜棒、铁棒、铝棒、一瓶开水,烧怀一个、凡士林、小豆豆。
(2)实验方法步骤:
A用凡士林将小豆豆分别沾在小金属棒、小塑料棒、小木棒上。要求每个棒上的小豆豆到小棒一端的距离保持相同。
B向烧怀中倒入多半开水。
C把沾有凡士林和小豆豆的金属棒、塑料棒、木棒放在开水中。开水不能没过小豆豆。记时开始。
(3)预测现象与结论:三个棒上小豆豆掉下的时间是不同的。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小豆豆距棒的一端都是几厘米,小豆豆在三个小棒上掉下的时间分别是多少等。小组成员根据实验目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数据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找出自己小组所设计的方案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补充。例如:小豆豆粘的位置;小棒放在水中的位置;凡士林的多少等。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改进此实验,使实验效果更加直观。也让同学们对实验的严谨游乐进一步的认识,会提示同学们在以后的试验中时保持实验的严谨与科学性。 5.拓展延伸,负面影响。
其实我们的科学就存在我们身边,譬如前段时间的暖房子工程,用白色的泡沫给房子穿上一层外衣,就是利用了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能够留意生活,多观察,主动探究,就一定能够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 六、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汇报、展示。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当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时,我及时表扬设计方案最有创意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自悟自得。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行获得知识,锻炼了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