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 年级:
熊益群 2015春
学 号: 学习中心:
715235072018 慈溪学习中心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所谓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
健康观等,并影响医护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护工作的结果。 在一定时期内,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医学界占有主导地位,医护活动中往往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有人将此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
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在自然情景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作直接观察、
记录和分析,从而解释某种行为变化的规律。 4.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事先设计调查表或问卷,当面或通过邮寄供被调查
者填写,然后收集问卷对其内容逐条进行分析研究。
5.潜意识(unconscious):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通常不
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的事件。 6.本我(id):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
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7.泛化(generalization):是反复强化的结果,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 8.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是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
行为增强。
9.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
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10.知觉(perception): 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
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11.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
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12.定势(set): 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3.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 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
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
14.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5.个性(personality):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
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17.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8.生活事件(life events): 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
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19.认知评价(evaluation): 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
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20.应对(coping): 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
为措施。
21.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 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对个体实施的方法,具备主要心理
测量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水平。
22.常模(norm): 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
23.信度(reliability): 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24.效度(validity): 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么么会否测查到搜要测查的内容,在
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 25.标准情境(standard situation): 指从测验的实施条件到判断结果的整个过程均要统一,
被试者处于最能反映所要测查心理活动的最佳时期。 26.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对自己主观感受力和他人行为的客观观察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 27.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
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个性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28.折衷心理治疗(eclectic psychotherapy): 又称方法任选,主张灵活地选择,综合应用
对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9.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 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对行为
问题的分析、检查,确定操作化目标和制定干预的措施,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
30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患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
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里或生理反应。
31.移情( transference): 病人情感的转移,将治疗者看成是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
人物,将自己对某人的体验、态度、幻想等有关的情感不自觉地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
32.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 也称询者中心疗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
家罗杰斯(Rogers C)于1940年代创立,主张通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33.心理护理: 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
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34.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采用广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狭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35.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
的行为、心理状态。
二、简答题
1. 简述护理心理学作为应用学科的意义
① 护理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内、外、妇、儿临床各科以及其它医学工作领域。
② 护理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独立应用于社会人群,以帮助人们解决那些与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与痛苦。如在心理咨询门诊。
2.简述护理心理学研究特点(与其它成熟学科比较)
① 理论的多样性 ② 对象的抽象性 ③ 多学科方法的交叉性
3.简要回答狭义与广义行为概念的区别
① 狭义的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② 广义的行为,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被观察或研究。
4.简要回答示范作用的过程
①注意阶段:学习者反复观看某一榜样,接受其中的特征性信息,成为学习的依据。 ②保持阶段:观察对象的行为特征性被学习者有意无意记住,成为日后自己行为的模型。 ③行动阶段:学习者表现出观察对象的特征性行为。 ④强化阶段: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发生次数。
5.简述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有四个: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6.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过程的认识
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段都包括①编码;②贮存;③提取(检索)三个环节。
7.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品质
注意可分为①无意注意;
②有意注意; ③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①注意的广度;
②注意的稳定性; ③注意的分配; ④注意的转移。
8.简述意志的品质
①意志的自觉性; ②意志的果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