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初探

作者:徐亚强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24期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目前教育界探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也有很多种。在正确理解课程整合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并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45-03

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有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在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整合的模式和方法有很多种,但重要的是选择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方法。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展开。何为整合?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1]。那么何为课程整合?有一部分人认为:课程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就是把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已。也或者,只是教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一下,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转变为粉笔加黑板与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多媒体的结合,即传统模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持以上看法的人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并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设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个目标:第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第二,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性人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本。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图1来表现[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最终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3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整合课教学设计时,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恰当运用,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又有利于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但也不能画蛇添足,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下面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3.1 教学目标的分析众所周知,对于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点,它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一节课由若干知识单元组成,教学目标规定了一节课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等;还有些只需了解,无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起组织、帮助、引导、促进作用。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前提条件的,是在对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进行整合,这样才符合教学要求,才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例如: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条理也很清晰,而且,作为高中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那么就无须特意过分要求的创设情境,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建议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也不必对课文进行串讲,过细的讲解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北方和边远地区的一些学生,也许从未见过或尝过荔枝,此时教师则可通过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课件,适当地展示荔枝的形状,生长环境,成长过程,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他们对荔枝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的缺陷。

3.2 情景创设情境是与特定事件相关的整个背景或环境,是围绕其成员的持续呈现的因素。最有效的情境是那些基于问题或个案的,以及那些面向活动过程的情境,有效的情境,能使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及深入环境之中,并使他们获得知识或技能以便解决问题或操纵环境。情境对于成功的学习有着复杂的、强有力的影响,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真实世界的环境因素,情境相关的教学提供了记忆的暗示,使得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记忆。

情境创设,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同时,情景的创设是整合课的基础,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信息化的过程[3]。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1)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设计为了实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形成的教学目标,选择并组织合乎目的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加以分析。

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语文课程是属于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而言)课程,需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该环境能模仿真实的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语文学科中很多课文都需要创设情境,例如:《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周围优美的景色以及亭亭玉立的荷花的场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场景;《长亭送别》中的送别场景等。将信息技术媒体创设的场景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更加易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2)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创设情境,理所当然要对教学对象的已积累的知识、表象和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对高中学生而言,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初中学生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对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如在讲授《宇宙的未来》时,通过模拟宇宙及其周围物质变化的特点,来理解课文中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问题”的论述。然后在学生观察和已有物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宇宙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