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美国那次大飓风,许多人去抢劫生活必需品,按常理是犯法的事。可是我们能说是恶的吗?
我觉得动机更重要!! 动机不良,,即使没有造成坏的结果,但那个人也肯定不是善类!!
一个人为了治疗母亲的病,没有钱去买药,他抢劫了药店,救活了母亲。你说他是善还是恶呢?
如果你的动机不纯,就算结果是好的话,你也会为此而内疚,自责,内心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不安的状态下;而如果你的动机是好的,就算结果很坏,你别人也会原谅,你自己也会从内心里觉得下次做好就好…… ?
心理学中有一个试验,是瑞典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做的,用于评价一个儿童是否形成了完善的道德意识。
他让儿童听两段故事,第一段故事中,男孩在家里恶作剧,故意打碎了一个杯子,第二段故事中,男孩帮妈妈做家务,却不留神打翻了托盘,15个被子全都碎了。之后心理学家让儿童判断那个小孩更恶劣。
研究表明,道德意识发展完全的孩子,才会判断前者恶劣,在心理学上,这种根据动机来对行为进行判断,是道德意识成熟的表现。 试试看吧
谢谢主席,评委:
???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心里颤了一下。乍一看,我也觉得似乎“效果”更有说服力一些,但是经过再三的思索和客观的衡量之后,我对自己这种“只看表象,只看效果”这种简单的思维、浅显的逻辑以及片面短浅的目光,做出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强烈的自我鄙视!我相信对方辩友们也一定进行着激烈的内心争斗。评价善恶,到底是动机呢?还是动机呢?还是动机呢?呵呵~~不好意思承认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来替你们承认!评价行为的善恶啊,还真不能看效果,还真得看动机!
??? 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 对方辩友可能会说,我们没有只是片面的看表象啊,我们是在由表及里的看效果。哦~!听听!这是一个多么能够哄骗人的障眼法啊~!动机驱动行为,行为引发效果。由表及里看效果,那不还是看动机么!
??? 再说了,当你被效果和表象迷惑、看不到本质了又怎么办呢?从效果出发很可能做出错误的评价。而动机才是最能够评价行为的本质和属性的。
??? 后来,对方又跟我们探讨历史和战争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历史问题我们无法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是由胜利者编写的,谁也不知道史书上的记载和笔墨承载了多少帝王心术,隐藏了多少见不得光的阴谋和诡计。是的,我看见了,拿破仑的铁蹄踏破了山河也统一了欧洲;是的,我也看见了,京杭运河沟通了南北,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的,我也听见了,那些臣子朝拜君王是高喊着“皇帝爷圣明!陛下万岁!”可是我们看不见的是那些君临天下的顶峰背后掩藏着多少流血漂橹;我们看不见的是京杭运河的河工们被残酷的剥削和残忍的压榨;那些赞美和支持声中,我们亦辨不清那些是真心的赞扬,那些事虚假的奉承……
6
??? 历史掩盖了动机,那么当动机无从考证时,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善恶角度的评价。只能说这种行为时好坏,抑或对错。
??? 前一阵子看电影《风声》的时候,我觉得里面每个人都非善类。影片结尾周迅牺牲前留下遗言说:“请爱我的人原谅我的行为,我对你们如此残忍,只因民族已在存亡之际”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既而热泪盈眶。在明确了动机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看似残忍的行为,竟然蕴藏着那么多的无奈、善良以及伟大。
动机~
因为动机是事前行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结果则是有动机引起的~属于事后行为~
既使是好心办了坏事,但他出发点是好的,毕竟结果是不是为人力所定的,是不可预知的。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是用他人的心理与行动结合起来,但最终还是动机赢了。 但动机不一定代表目的,
一个人有了动机,当用善行,会发现心动起来有点不便, 若用恶行,当实施成功后,
不但有侥幸感,而且会觉得恶行比善行实施起来更轻松,容易多了。 一个人的恶行,不会是因为效果而去实施。倘若只是为了效果, 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得到验知,但不一定就要行为来表示。 效果是抽象的,动机是现实的,动机就摆在你面前, 就差你出手出脚了。
如果说是为了效果,善会更好用一些。
但动机也不一定是坏,动机说明你还是有思考能力的。 倘若你没有动机去接近目标,是很难完成的
因为动机是做一件事的前提。当然,动机有好有坏。
而效果是一件事做出来后的表现。我们讨论的是善和恶的标准。也就是判断善与恶。从结果上来看,的确是最好判断的方法。其实,并不必然。我们的动机有好有坏。但是做出来的事却也可以是和我们的动机不符合的。所以把。我认出。判断善与恶不能用结果去判断。有些事情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动机才是最重要的。你的动机在坏,可是你做出来的事却是一件好事.你认为其本身是善还是恶呢?
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看看这个辩题我们再次理性的考虑一下:评价一个行为的善恶,到底是应该根据深层本质的动机,还是单看表象片面的效果呢?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根据其本质内在的动机去评定行为的善恶。 首先我们来看看今天这个辩题的定义。
所谓“评价”是指对事物的优缺点、价值高低做出的衡量和统计。
我们今天讨论的行为是指 受主观意识支配的有道德意义的人的外部活动。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今天不讨论。
“标准”是指美德的准绳和可以效仿的榜因或条件。 “效果”就是行为造成的结果及影响。
7
“善”是在最广时间范围内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最终目的即善,反之为恶。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在此着重强调的是,一、动机可判断;二、动机要求活动。 ?
??? 基于对定义的理性分析之后,我方认为,评价行为的善恶标准必然是动机,而非效果。原因有四:
??? 首先,我要着重澄清并且强调的是。动机是可判断的。我们承认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判断。法律上也讲求的线索和证据,而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个人一贯的行为作风,事件过程的迹象、暗示种种外部条件可以对动机有一个清晰的推测和求证。(因此我们知人知面的同时,也实现了知心知行证明。)括号句可删。
??? 其次,从法律、道德、舆论等方面来看,更证明了动机才是善恶评定的标准。法律在受理、评判案件之时,重中之重就是评判动机。比如杀人也可分为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正当防卫、意外事故等等等等,倘若只根据效果来判断行为善恶的话,为何法律要如此繁复的评判呢?根据对方观点,直接整齐划一的评判一个杀人罪岂不更是方便。道德舆论评价善恶时同样也会根据动机和出发点来进行评价。
??? 第三,我们再来仔细深究一下定义。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行为发生的源泉和基础。所以追本溯源来看,从动机中我们才能够看出行为的善恶。而效果的呈现,又有好坏之分,并无善恶之别。
??? 第四,对方从效果出发来评价行为。这种做法无疑是片面、偏激、浅显以及不科学的。我们都知道从“行为”到“效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达成想要的效果。倘若效果真的能够评价善恶,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那么多虚伪和伪善、冤案和冤情呢?所以效果不可判善恶! ?
??? 大浪淘沙始到金,拨开迷雾才能见真理。很多效果就是金子表面那层沙,真理前方那些迷雾。我们人人都要有一双慧眼去看清事物的表象,去推就行为的动机,才能够基于事实一个客观、理性的评价。 ??? 所以,动机才是评价行为的标准。谢谢。
2013-5-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