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作者:赵姝淳 孙曙辉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2014年第03期

【摘 要】继Internet之后移动互联网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热点。本文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接入移动化、终端多样化、用户大众化、时间碎片化和永远在线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方便地实施交互式教学、促进社会化学习的发展、进行移动办公与管理、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据统计,目前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它高速发展的时期。学校师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力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机遇。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从起源上说,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使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通过3G(WCDMA、CDMA2000 或者TD-SCDMA)及以上技术、或者WLAN 等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如在地铁、公交车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的模拟移动终端的出现,满足了人类随时随地通话的要求,即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自由通信。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从自由通话逐渐上升到在4A 场景下(any where、any time、any data、any device)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且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壮大。根据《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比例占72.2%。而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网民的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其中,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从本质上看,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一种新的网络,而是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利用移动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络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无线接入方式,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和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四种方式。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在于它融合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的优势,代表了未来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各行各业产生重要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永无止境,构成这些应用的、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移动浏览:手机浏览器是手机获得移动互联网信息的基本载体,需要能够同时支持浏览WEB及WAP两种格式,能够把互联网内容转换成适合手机浏览的格式,能够进行数据压缩;(2)移动下载: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远程下载的技术,应用服务商及内容提供商通过不断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的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应用及媒体内容供用户下载;(3)即时通信: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产品是即时通信类产品,如短信、彩信、手机MSN、手机QQ、微信等,方便用户即时交流;(4)无线定位:通过测量卫星、基站等无线信号计算出用户当前的位置,提供与当前位置相关的各种服务,包括GPS 卫星定位、基站定位、GPS 卫星和基站联合定位、WLAN 定位等多种方式;(5)移动支付:由于手机便携、号码真实,使得手机可以提供一个可信任的交易账户,支付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用户行为。

二、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特征

移动互联网不是传统互联网应用的简单复制和移植,由于移动终端便于携带、移动服务技术类型多样等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在应用方面具有下述显著的特征:

1.接入移动化。移动终端具有小巧轻便、随身携带等特点,使得用户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是动态变化的,随时可以进行语音、视频等交流活动,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效率。

2.终端多样化。这些终端不仅包括普通的手机终端,而且包括平板电脑、上网本、电子书阅读终端等便携式终端设备。同时,手机操作系统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如Symbian、ios、Android、Windows、Linux和黑莓等操作系统。

3.用户大众化。笔者认为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有非常高传染性和粘着度的是三低人群,即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人群。这个群体正是因为手机学习门槛较低,价格也较低,也有通信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手机有非常大的依赖感。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已发展到社会各个阶层、各类用户,从教师到学生,从公务人员到打工者,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形成庞大的自下而上、大众化的用户群。

4.时间碎片化。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往往是随机的,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用户随时随地携带着智能手机,差不多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比如上下班途中、工作之余、出差、等候间隙等碎片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永远在线。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不可能做到永远在线不同,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24小时在线,永远不关手机。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强制性特征,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必须要看手机,提醒度很高,强制力也很强。

三、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典型应用 (一)利用移动互联网实施交互式教学

移动互联网为移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先进的手段。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移动通信、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开展交流互动,来更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利用移动互联网,具有无时空限制、碎片化利用、参与者平等、平台多样化等特点和各种应用能力,教育者可以与受教育者进行更充分、更全面、更高效、更及时的互动交流,实现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度和广度。例如,基于移动互联网,在学校的一个核心应用是基于微博等SNS开展互动式教学。SNS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很好的沟通交流环境,特别是微博等对移动终端提供良好支持的产品,为移动用户基于SNS 进行交互分享创造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实现移动化的互动式教学。主要包括:(1)围绕主题进行实时讨论。利用微博中的话题和基于特定主题的微群,学习者可以在SNS网络中建立讨论主题,基于主题开展讨论,分享观点,这种讨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互动性比较高。(2)解答问题,分享信息。学生可以通过SNS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交互可以通过留言或实时交互的方式进行。教师还可以随时将最新获取的信息与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3)成果展示和评价。学习活动结束后,学习者利用SNS上的日志功能发布研究成果,而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小组平时学习的日志、留言、讨论、分享的信息,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家校沟通互动。利用微博快速传播信息的特性,可以让教师随时把学校的通知、学生的作业通过微博发布,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及时获取这些信息,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通过微博与教师互动。

(二)利用移动互联网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深刻的是改变和影响传统的学习领域,促进学习向社会化的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变革:(1)学习者中心化。移动互联时代更注重学习者的交流与互动,学习者既是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者,也是知识和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使个人成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真正核心,实现从以信息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2)学习关系社会化。在移动互联时代,学习的范围除了从老师、同学、亲属、朋友等各种传统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学习收获外,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比如论坛、QQ 群、新浪微博的粉丝群等等拓展学习的对象,当学习者向这些人提出一个难题求解的时候,可能会得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的回复,学习和社交网络可以无限扩大,形成了社会化的学习圈子,带来更加高效和可持续性学习。(3)学习方式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突破了传统的需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系统化学习的限制,利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和空间按需进行碎片化学习,适应现代社会学习者流动分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