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十分明确;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这为教育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因此,教育必须尽快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群体人才。而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最强有力的要素,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课堂进行评价,显得十分的重要,这里重点论述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从未停止过。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同,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所强调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应试教育条件下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尺度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量,致使教师、学生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终极目标。随着全新的、开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实行统一的评价方式,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对所有的教师、所有的课堂进行一元化的评价,显然已不适合社会的要求。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评教(主要以评价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态

等为主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轻评学(仅仅是以评价学生对教材原义的再现和复述原义的程度等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重结果(仅仅以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抽查中考分的高低衡量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轻过程(轻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的关注)、重选拔甄别与急功近利,轻激励导向与质量监控等问题。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二、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 1.语文课堂评价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评价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评价方式着眼于促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观察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克服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重知识熟记,轻学习策略;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记、轻口试;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错误做法,养成踏实认真的良好学习作风。

3.促进教师的成长

通过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被评价者的实际教学水平。同时客观上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让教师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奋斗目标。最终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和训练设计的优化与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优化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优化。

4.社会价值与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以客观存在教育者为主体,以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为目的,以理解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新的评价,考察的是如何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