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琵琶行》“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作者:刘小云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01期
说明:本教学设计以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教授的“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为样板,以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博客为参考并有多处引用。 【课文出处】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设计类型】
“非指示性”教学中诗歌类文本“基于自主体验”的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诵读,自主体验课文的情感、内容、语言等,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
该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为“四体验”:一读,体验情感之美;二读,体验内容之美;三读,体验语言之美;四读,体验节奏之美。 【设计步骤】
教师激趣导入;讨论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一读,体验和欣赏情感;二读,体验和欣赏内容;三读,体验和欣赏语言;四读,体验诗歌的节奏之美;总结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这是我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第一次相会(借班上课),希望我们在共同的学习中有共同的提高。
说到相会,唐朝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和一位歌女就有这么一次经典的相逢,他们共同演绎了一个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于是有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琵琶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检查预习情况 (屏显1)
说出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琵琶行?摇明年?摇铁骑突出刀枪鸣?摇因为长句?摇老大嫁作商人妇 抽5位同学作答
三、讨论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诗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先让每人独立思考,并在以四人或六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内自由表达,形成一个基本共识;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使学生的基本共识更清晰: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被动听讲,而是自主实践;作为诗词,最有效的实践方法是三个“自主”:自主诵读,自主体验,自主欣赏。
诵读一篇诗词,首先要体验和欣赏的是作者的情感的美;再是表达情感的内容的美,再是表达内容的语言的美,还有就是节奏的美。 (屏显2)
学习内容:诗词的情感,诗词的内容,诗词的语言。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站在学的角度来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讨论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体现了“非指示性”教育中“把人当作人”的理念。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作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诗歌该怎么学、学什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26页要求“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四、一读,体验情感之美(本课重点) (屏显3)
要求:每人自由诵读,积极体验这首诗的情感美。
问题:1.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吗?(自主思考—写在纸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小组合作,请根据课文的语言来推测作品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
3.小组合作,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谈谈理由。
抽3—5位同学回答问题1,各小组推荐1人回答2、3题。 然后,(屏显4) 教师的基本理解:
1.诗人表达了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倾诉了自己的凄凉心境,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2.我从课文中的“左迁九江郡司马”“送客湓浦口”“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等语句推测诗人是在政治上受打击、遭贬谪,情绪消极,又逢与友离别,平添了许多“幽愁暗恨”的境况下创作的这首诗。(补充介绍来自教参的有关写作背景,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这首诗的主旨句。诗人之所以道出这句话是因为诗人与琵琶女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①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②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③都有从荣至衰的不幸遭遇(一个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 ④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这两句诗不仅高度概括了琵琶女与诗人自身的遭遇,而且表达出境况相似的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的情意。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所以它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学生一起默写主旨句,然后齐读3.4段,深入体验作者情感) 五、二读,体验内容之美(略讲)
根据学生“一读”的效果灵活处理本环节。如果学生对诗的情感美的体验还有待深入,则省去本环节,留出时间引导学生体验诗的情感美。如果学生对重点(诗的情感美)的把握较理想,则略讲。 (屏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