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⑴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内涵)。 两个基本条件:①用于交换。②是劳动产品 ⑵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考点 2:货币的含义、本质
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⑵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与其它一般等价的区别在于是否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⑴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特点(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想象中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B.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C.特点(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实实在在的货币)。 D.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
●内容: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标价”“价格”。※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延期支付”或“预支”。
二、纸币与信用工具 考点1.纸币
⑴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我国:人民银行总行);※现在强制使用。△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纸币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有些国家的纸币也可以成为世界货币。
⑵.纸币发行: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②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通货膨胀,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需要量和纸币的购买力。 △纸币不是一般等价物。
△金银纪念币:a.面额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b.本身价值: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紧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等); 1
货币政策: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调整信贷规模、信贷结构等)。
考点 2:结算与信用工具
⑴结算的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⑵信用工具 A.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特点(功能)和优点】: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B.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考点 3:外汇和汇率: ⑴外汇
●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⑵汇率
A.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也即人民币外汇牌价)如:100美元=628元 △100美元=628元→读作“美元的人民币价格”,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汇价)。 ”
B.汇率的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100美元=628元→100美元=600元:美元贬值(美元的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人民币的汇率上升(人民币的外汇汇率下降)(我国的外汇汇率下降)。
例如:9月13日:1美元=6.672元人民币;14日:1美元=6.6895元人民币。表明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调169个基点。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⑶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A.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B.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考点 1:影响价格的因★★★ 1、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⑴价值与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①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②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⑴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气候等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⑵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物以稀为贵,有利于卖方。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货多不值钱,有利于买方。买方市场)。
考点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⑴基本内容: ★★★
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商品生产领域)。 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领域)。 ⑵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等都可以称为影响价格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
2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考点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⑴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法则)(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⑵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需求量成反向变化,转移消费)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需求量成同向变化,共同进退)
考点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价格对供给的影响)。
某商品供过于求,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生产缩小
△生产扩大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降低成本,选择价格低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生产要素的使用量;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减少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考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未来、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
●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理论联系实际:
收入影响消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价格影响消费→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考点 2: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类:⑴钱货两清的消费(最常见) ⑵贷款消费(越来越常见) ⑶租赁消费
◆总结:①钱货两清消费:商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买卖之后当即转移;②贷款消费:商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逐渐发生转移;③租赁消费:所有权没有转移,转移了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2. 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 3: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