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人教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

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

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课本28页的探究实验 观察分析 学生活动:欣赏影片,回忆情景并思考问题。进行猜想???? 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 观察课本、录像里的发声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 话听不回声?

4、回声:

声音的反射。 <0.1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V液?V气(相同温度时);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学生自学: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六、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

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预习提纲: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五分钟: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2、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棒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贝多芬是利用_________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

5、高居在树上的猫头鹰的两只耳朵是不对称的,一只耳朵比另一只耳朵低.树下的动物发出的声响先到达较下的耳朵再到达较上的耳朵,猫头鹰是根据____________确定晚餐的位置,从而能够依靠这种不对称的耳朵在夜间捕猎食物.

二、

新课教学: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板书设计:

三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也即振幅; 3.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